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年来,针对银发群体的商业模式持续演进,商品类型从传统保健品扩展至米面粮油等日常消费品。当“健康”“有机”标签成为老年消费市场的核心卖点,一个规模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的目光。
以专业老人鞋闻名的足力健,便是其中之一。这家曾以“专业老人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如今不仅在线下开设了独立的有机食品门店,还同步上线小程序,将业务从“脚底”延伸至“舌尖”。
一个专注老人鞋的品牌为何跨界食品领域?是生态化延伸的战略布局,还是基于“银发信任”的快速变现?
低价会员制下的“有机”生意
今年以来,河南多地的街头和商场陆续出现“足力健有机食品店”的招牌。对于熟悉足力健电视广告的消费者而言,这一场景颇显意外——那个以老人鞋著称的品牌,突然跨界卖起了有机食品。
在规模堪比小型超市的门店中,粮油、调味品、零食、饮品、茶叶等日常消费品被摆上货架,门头突出“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等标签,同时刻意避开争议较大的保健品领域,显示出对市场风险的谨慎考量。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仔细观察会发现,店铺在商品认证上采取混合策略:既有通过严格有机认证的产品,也有仅获普通食品认证的商品。这种SKU搭配在“有机”门店的氛围烘托下,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所有商品均具备同等品质。
支撑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低价会员体系。公开报道显示,消费者只需支付10元年费,即可享受会员价商品普遍比非会员价便宜一半以上的优惠。例如,足力健的黑米燕麦燕窝粥,非会员价89元,会员价仅41.5元。
线上商城的会员价商品基本在百元以下,其中粮油类多在50元以下,零食类多在10元以下。这种“高标高折”的定价策略通过制造价格对比刺激消费欲望。
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其会员价更具竞争力。以480ml容量的“松茸醇鲜有机酱油”为例,足力健会员价10.7元,而市场普通酱油售价约15元,有机酱油普遍在20元以上。
此外,充值优惠活动成为吸引用户“入会”的另一理由。“充值300元送40元”“充值600送100元”,充值300元成为金卡会员后,还可每月享受4次“9.9元购8根有机玉米”的专属权益。官方数据显示,该款有机玉米已售出超210万根,成为引流爆款。
市场初步反响印证了模式的有效性。官方数据显示,足力健有机食品店会员已突破8万人,在河南郑州、漯河、许昌等地开设了40家以上门店。
然而,足力健的野心不止于区域市场。创始人张京康公开表示,计划15年内在全国开出2万家店。但这一规划面临现实考验:单纯的“有机食品店”是否可持续?
10元会员费、“多充多送”的优惠,叠加远低于市场均价的商品定价,使得毛利率被大幅压缩。在有限的利润空间下,如何覆盖房租、人工、供应链采购等成本并实现盈利,仍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随着会员复购率稳定、充值资金增速放缓,若无法通过规模效应压低成本,企业将面临质量妥协或被迫涨价的选择,任何一种都将动摇其商业根基。
一场基于信任的“收割游戏”?
足力健开设有机食品店的举动,被业内解读为“借新业务回笼资金偿还旧债”的“自救”。这一判断源于其日益严峻的经营现实。
回顾发展轨迹,足力健在2019年巅峰时期年营业额达40亿元,全国门店超5000家。当时,街上随处可见穿足力健的老人。
然而风光未持续太久。2020年以来,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员工薪资拖欠、代理商货款纠纷等负面消息接踵而至。一方面,质量问题持续消耗消费者信任;另一方面,安踏、斯凯奇等运动品牌巨头进军银发市场,老牌鞋企回力、奥康也推出老人鞋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曾经的“老人鞋之王”已失去市场号召力。
如今,足力健门店规模萎缩约40%,创始人张京康因多起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个人信誉与企业形象双双受损。
据《中国企业家》2024年9月报道,足力健近年来一直在艰难还债。公司每年收入的70%-80%用于偿还债务,2023年偿还了1.8亿元,但截至采访时仍有约7亿元债务悬顶。今年3月,张京康甚至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公开教授“如何还债”,暴露了财务压力。
基于现实困境,足力健的跨界转型凸显出“自救”的紧迫性。与低频消费的鞋子相比,食品作为高频刚需市场,能带来更快的资金周转。
今年8月前,足力健有机食品店的充值优惠力度极大,“充300抵500,充值600抵1000”的促销方案,难以不让人怀疑其快速回笼资金的目的。若按8万会员、充值300元计算,会员费和预充值金额沉淀了超2400万元资金,对债务缠身的足力健而言无疑是及时雨。
但依靠预收款缓解现金流压力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用未来收益支撑当下运营,而建立在预付款基础上的现金流改善,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足力健的有机食品在战略定位上出现“既要又要”的慌乱感。其对外打出“让三亿老人吃上有机食品”的口号,宣传视频以老年人为主角,但实际运营中又推出9.9元8瓶的红豆薏米水和多款休闲零食,给人一种“和零食折扣店抢生意”的感觉。这种既想抓住老年客群信任,又想赚取年轻客群流量的做法,反映出品牌在核心价值选择上的机会主义倾向。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从本质上来看,足力健的跨界更像是一场被动的信任消耗战。它试图借助过往在老年群体中积累的品牌认知快速变现,但定位摇摆的矛盾、鞋履与食品的品牌联想割裂,都让这场“自救”充满不确定性。
有机食品:银发经济的“新战场”?
足力健的跨界尝试,恰好成为观察银发经济趋势的重要窗口:老年群体成为消费市场主力人群的当下,他们的健康需求正从“特殊保健”转向“日常饮食”。具备天然、安全、健康等特性的有机食品,正展现出成为银发经济新增长点的潜力。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折射出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焦虑,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对健康长寿的深切向往。
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有机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60.3%的消费者购买有机食材/食品主要用于老人孩子。在大众认知中,“有机”等同于“更安全”的印象早已扎根,这种认知优势让有机食品在银发消费市场中具备了天然的竞争力。
更关键的是,相较于已经“臭名昭著”的保健品市场,食品赛道具有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更低的经营风险以及更大的操作空间。
近年来,保健品行业虚假宣传、夸大功效、高价套路等问题频发,消费者信任度持续走低,政策监管也不断加码。但有机食品属于日常消费品,无需像保健品那样投入大量成本教育市场,只需紧扣健康饮食这一普适认知,就能自然切中老年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有机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替代传统保健品、精准收割老年消费群体的新模式。
足力健的跨界,也标志着银发经济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行业竞争正从单一产品转向对老年生活圈的深度挖掘。企业不再满足于提供某个特定产品,而是试图构建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这种转变既体现了市场成熟度的提升,也预示着更激烈的竞争态势。
然而,当手握大量老年用户信任基础的品牌入场时,也需要审慎思考这一“生意”的边界与底线。老年群体由于信息获取能力相对有限,对熟悉品牌往往抱有更强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既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也可能成为伤害消费者的双刃剑。
特别是在预付费、会员制等敏感领域,此类风险尤为突出。惊蛰研究所此前在《315洞察丨谁在收割“网瘾老年”?》中,就报道过“X科优选”私域直播间通过会员模式销售高价食品、调味品。而在今年9月,同一家企业也被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
*图片来源:央视网截图
若企业仅仅是通过会员模式积累初期资金,而在供应链等核心环节缺乏对产品品质和价格的严格把控,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新的“老年消费陷阱”,让老年消费者的信任与资金双双受损。
无论是老年鞋、保健品还是有机食品,“银发经济”能否诞生出持续增长的潜力市场,不取决于谁能更精巧地变现老年群体,而在于谁能真正用真诚和价值持续赢得他们的信任。但更核心的问题是,不卖鞋子的“足力健”们是否真的想要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