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12年磨一剑:80后创业者打造中国版“铱星”的商业航天传奇

时间:2025-09-26 12:02:28 来源:正和岛 作者:正和岛

作者:明瑞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当SpaceX的星舰划破天际,欧洲通信卫星组织加速整合卫星网络,太空已成为全球科技与资本角逐的新战场。与此同时,中国商业航天正蓄势待发,迎来历史性突破。

中国商业航天里程碑:吉利星座组网完成

2025年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在山东日照海域以“一箭十二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精准入轨。自2022年以来,该星座连续六次发射、百发百中,仅用三年多便完成一期组网,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实时通信覆盖。这一由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建设的低轨星座,其速度与规模均令业界震撼。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空道宇”)。作为掌舵者,王洋用12年时间,将时空道宇打造成国内唯一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其故事堪称中国商业航天的“破壁者”传奇。




一、破壁者:12年铸就中国“铱星”

商业航天的崛起,始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2004年,美国暂停航天飞机计划,转向商业公司探索太空;中国则在2014年放开民间资本参与火箭、卫星制造。王洋,这位理性与浪漫并存的连续创业者,敏锐捕捉到时代机遇。


时空道宇CEO兼首席系统工程专家王洋

王洋的职业生涯堪称“航天人”的典范:从华为工程师到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总经理,十年间参与的航天任务无一失败。2014年,他辞去“铁饭碗”,创办中国首家商业航天公司——上海欧科微航天,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首颗民营企业独立研制的物联通信卫星“嘉定一号”。

“嘉定一号”的星上载荷和平台电子学单机均实现全栈自研。王洋团队更在遥感十三号星座项目中完成国内首次量产测传单机批量交付及北斗星上RDSS载荷交付,通过将宇航级元器件改为车规级元器件,大幅降低成本,为卫星批量化生产开辟新路。

2018年,王洋与“造车狂人”李书福一拍即合,时空道宇应运而生,聚焦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建设。李书福曾言:“在扎根地球的同时,我们应放眼浩瀚宇宙。”这一理念,成为时空道宇的创业基因。

为何要打造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

王洋的答案直指行业痛点:全球仍有约三分之一人口无法上网,94%的区域无互联网信号,成为“信息死角”。此外,地面基站依赖光纤通信,在偏远农村、沙漠、海洋等地存在覆盖盲区。而低轨卫星因轨道高度低(300-2000千米),通信延迟极低(20-50毫秒),链路损耗小,是解决“信息死角”的最优方案。

20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曾提出“铱星计划”,意图通过77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通信,但因成本过高而失败。如今,时空道宇在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的背景下,成功打造中国版“铱星”,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体现。




二、时空道宇的破局之道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迎来爆发期。政策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市场规模有望达2.5万亿元。然而,从“试点应用”到“规模化落地”,仍需跨越技术、成本、商业化三大壁垒。时空道宇的破局之道,值得行业借鉴。

1. 市场导向,自我造血

商业航天需以市场为主导,实现盈利。时空道宇依托吉利生态,将汽车智能网联、Robotaxi、低空出行等领域作为业务开拓与盈利的关键。2023年,全球首款量产卫星通信乘用车——极氪001FR问世,车辆在无地面网络覆盖区域可通过车机系统接打卫星电话、收发消息。此后,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等车型均配备自研双向卫星通信技术。


在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成都世运会期间,时空道宇以高精定位与卫星通信服务,保障赛事用车安全出行,技术能力与服务质量得到充分验证。

2. 降低成本,批量化生产

卫星星座建设前期投入巨大,单次火箭发射成本约为国际先进水平的1.5-2倍。时空道宇借鉴吉利汽车量产模式,在浙江台州打造卫星超级工厂,年产能达500颗。通过模块化设计、柔性生产、智能制造等技术,卫星设计生产周期大幅压缩,成本下降45%。

发射阶段,时空道宇采用“轨道面级部署”策略,一次发射多颗卫星至同一轨道面,提升组网效率,降低单颗卫星发射成本,便于星座整体测控与管理。

3. 技术信仰,全栈自研

航天事业高风险、高投入,技术壁垒深厚。时空道宇重视研发投入,从大系统论证到整星、载荷、核心平台单机设计,再到卫星通信芯片、模组、终端研制,全部自主完成。例如,其自研的22nm工艺卫星通信芯片,尺寸仅4mm×4mm,可用于汽车和手机直连卫星通信。

时空道宇的工程师文化深入骨髓,创始团队均具15年航天领域经验,500名员工中70%以上为技术人员。自2000年以来,中国重要卫星型号不超过100个,时空道宇工程师参与完成的卫星至少有50颗,人均拥有5个以上国家重点卫星型号的完整经验。

王洋以“开源开放生态”诠释战略布局:“我们的生态模式类似早期的Linux或Android系统,全栈自研后实现全栈开源开放。”这种平台化思维,让时空道宇超越传统航天企业,成为科技平台公司。

三、驶向“星辰大海”

攀登商业航天高峰,既代表科技智慧的高峰,也承载商业勇气的极限。正如前苏联火箭先驱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奔月、“祝融”落火,中国航天以半个世纪的坚持,推动人类对太空的认知边界。如今,商业航天成为全球新趋势,时空道宇的成功证明:长期主义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在资本追逐快回报的背景下,时空道宇十多年如一日,深耕卫星通信研发,以低轨卫星网络为战略支点,为全球化服务奠定基础。2021年,时空道宇启动全球化战略,与马来西亚、阿曼等20多个国家合作,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中亚及南美等区域,在能源、智慧港口、海洋渔业等领域实现卫星星座商用服务规模化落地。

时空道宇不仅提供卫星通信技术,更探索新模式,复制中国产业集群能力,打造可持续的海外落地模式及“天地一体化”生态系统,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新路径。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以时空道宇为代表的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突破,推动高端制造业升级,为全球空天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1].一文看懂SpaceX和我国商业航天新局,秦朔朋友圈
[2].时空道宇CEO王洋:建设低轨通信星座拓展人类沟通边界,央视对话栏目
[3].对话时空道宇王洋:低轨卫星的赛道是准确的,未来要搭建航天生态,蓝鲸新闻

排版| 小禾| 允允主编|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