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可以重新走,梦可以重新做"——2025年9月25日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内,雷军用这句开场白拉开了第六次年度演讲的序幕。这场以"改变"为主题的演讲,不仅成为小米成立十五周年的战略宣言,更被业界视为中国科技企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战略转型全景图:从芯片到汽车的硬核突破
在长达132分钟的演讲中,雷军首次系统梳理了小米过去五年的蜕变轨迹。从2020年首次年度演讲的"未来展望",到如今亮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这场演讲的转折意义不言而喻。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自研芯片的突破:今年5月发布的小米玄戒O1采用3nm制程工艺,首次投片即成功,使小米跻身全球自研芯片第一梯队。这一成就对曾因松果芯片项目折戟的小米而言,堪称技术涅槃。
汽车业务的表现同样惊艳。SU7系列上市即成为20万元以上价位段最畅销轿车,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刷新圈速纪录,首款SUV车型YU7更创下3分钟大定20万辆、18小时锁单24万辆的惊人纪录。这些数据背后,是小米从"手机厂商"到"智能出行服务商"的定位跃迁。
叙事逻辑转变:从回应质疑到实力宣告
相比早期频繁回应"小米是不是组装厂""能否造好车"等质疑,雷军此次演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自信。当展示玄戒O1芯片的晶体管结构时,现场大屏幕同步出现台积电3nm制程的工艺参数;在介绍汽车业务时,直接调取纽北赛道实时数据——这种用技术细节说话的方式,标志着小米从"解释者"向"定义者"的角色转变。
这种转变在产品发布环节尤为明显。同步推出的小米17系列搭载自研影像芯片V3,配合全新MIUI 15系统形成技术闭环。而智能家庭生态的展示中,AIoT设备互联延迟降低至8ms,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40%。这些硬核数据构成的"成绩单",与五年前"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形成鲜明对比。
破局者思维:从顺势而为到改天逆命
"改天逆命"成为贯穿演讲的核心关键词。雷军坦言,过去小米常被视为"搭乘移动互联网东风"的幸运儿,但如今必须直面三大战役: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与全球巨头硬碰硬,在手机高端市场突破华为苹果的封锁,在AI生态中构建算法-算力-终端的三角竞争力。
这种思维转变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的集体困境。当全球产业链重组遭遇技术封锁,当市场增量转向存量竞争,雷军提出的"主动造势"策略具有典型意义。小米汽车工厂采用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手机业务建立的"研发-生产-服务"垂直体系,AI实验室与高校共建的联合研究中心,都在践行这种破局思维。
未来战役图谱:三大赛道决定生死
演讲尾声,雷军勾勒出小米的下一阶段目标:智能电动车领域要实现L4级自动驾驶量产,手机业务冲击全球高端市场前三,AI生态构建覆盖1亿设备的智能矩阵。这些目标背后,是每年超200亿元的研发投入和全球12个研发中心的协同作战。
当现场大屏幕出现"改天逆命"四个大字时,掌声经久不息。这不仅是小米的转型宣言,更代表中国科技企业在逆境中的突围决心。从跟随到引领,从应对到定义,雷军用五年时间证明:真正的改变,始于敢于打破宿命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