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个宝,投资少烦恼。节后科技股能否延续强势表现?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外资机构对A股市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尤其在科技股持续走热的背景下,外资扎堆调研的科技股名单引发市场关注。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9月份共有23家科技公司吸引了10家及以上外资机构集中调研。这些企业普遍具备高科技属性,且去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5%,凸显外资对技术驱动型企业的青睐。
在此次“外资扎堆调研榜”中,汇川技术以176家外资机构(含164家海外机构及12家QFII)的调研量位居榜首,成为外资关注的绝对核心。紧随其后的是埃斯顿(58家)和深南电路(54家),而奥普特、思特威等企业也位列外资密切关注名单。
高研发投入成为吸引外资的共同标签。例如,奥比中光以36.2%的研发投入占比领跑,东芯股份达33.3%,石基信息、安集科技、固高科技等企业研发占比均超20%。这种持续高强度的技术投入,不仅构筑了企业的技术“护城河”,也成为外资评估企业长期价值的重要标尺。在资本市场看来,研发已从成本负担转变为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最近的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了企业的研发方向。以汇川技术为例,公司表示将继续把营业收入的8%至10%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性并支撑战略业务落地。其研发重点包括:
高科技领域的优势也成为机构关注的热点。例如,思特威-W称,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全局快门CIS产品研发的厂家之一,其机器视觉产品具备单帧HDR功能和超高快门效率,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筛检、智能物流读码等工业领域,以及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刷脸支付等新兴场景,并与多家头部客户保持紧密合作。
从市值角度看,榜单中15家企业市值超过300亿元,其中汇川技术以2263亿元领跑,澜起科技(1773亿元)、深南电路(1444亿元)等构成科技蓝筹的重要力量。外资并非“泛泛抄底”,而是精准聚焦“高端制造+核心零部件”赛道,如工业自动化龙头汇川技术、半导体设备厂商微导纳米、PCB龙头深南电路等,均处于国产替代的关键环节。
外资的投资逻辑与政策红利高度同步。例如,国家标准委和工信部发布的《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半导体产业也面临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利好。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凸显国产替代的重要性。
从股价表现来看,9月榜单公司平均涨幅接近12%,跑赢沪深300指数近9个百分点,其中晶盛机电以50.8%的涨幅成为“科技黑马”。值得一提的是,外资对硬科技的估值逻辑正在重塑。业内专家指出,外资更倾向采用市销率叠加技术领先度的估值模型,而非传统的PEG。从这一点来看,当前硬科技板块的估值或许仍有重塑机会。
点击下方预约,锁定直播!
⏰ 时间:10月9日(周四)12:00—13:00
特邀嘉宾:国泰海通首席投资顾问 祝超
(执业编号:S0880614030023)
直播平台:数据宝视频号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谢伊岚
校对:赵燕
数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