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行业再掀版权风波。据路透社、彭博社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16日,迪士尼、康卡斯特旗下环球影业及华纳兄弟探索三大娱乐巨头,联合向加州中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中国AI公司MiniMax侵犯其知识产权。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科技与娱乐行业的广泛关注。
根据起诉书内容,三大娱乐公司对MiniMax的指控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目前,三家公司已通过Variety等媒体发布联合声明,确认了此次法律行动。而MiniMax方面则对媒体询问表示“无可奉告”。
这并非迪士尼等公司首次对AI企业发起诉讼。今年6月,迪士尼与环球影业曾联合起诉AI图像公司Midjourney,指控其提供未经授权的版权作品生成服务。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也在本月早些时候对Midjourney提起类似诉讼。
从行业视角看,AI版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本月,AI明星公司Anthropic因被多名作家集体起诉侵权,尽管提出15亿美元和解金,但仍未获法官批准。此外,OpenAI、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均曾卷入版权纠纷,涉及图像、文字、视频及音频等多领域内容。
尽管部分AI公司曾以“合理使用”(Fair Use)为由胜诉,或通过和解、收购等方式规避风险,但AI版权问题的定性标准仍无定论,行业仍在探索共识。
此次诉讼的原告阵容堪称“全明星”。除三大母公司外,迪士尼旗下漫威、卢卡斯影业、二十世纪福克斯,环球影业旗下梦工厂,以及华纳兄弟旗下DC漫画等子公司均列入原告名单。起诉书长达119页,详细列举了MiniMax涉嫌侵权的多个案例,并附有图片证据。
例如,起诉书指出,若用户提交文本指令要求生成达斯·维达(迪士尼版权角色)在特定场景中的图片或视频,MiniMax会直接生成包含该角色及Hailuo品牌标识的可下载内容。此外,华纳兄弟的神奇女侠、环球影业的小黄人等角色也被指可通过类似方式生成。
起诉书还强调,MiniMax未经授权复制并使用原告版权角色,为其Hailuo AI视频服务进行广告推广。例如,其官方Instagram账号曾展示侵犯华纳兄弟小丑(Joker)角色版权的图像。
原告方诉求包括:要求MiniMax交出侵权所得利润并赔偿损失;或按《美国版权法》规定,对每项被侵权作品判处最高15万美元法定赔偿金;同时请求法院颁布禁令,禁止MiniMax继续复制、展示或分发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并要求其承担律师费及诉讼费用。
面对诉讼,MiniMax尚未公开回应。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初,跻身“AI六小虎”之列,自主研发了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包括国内首个结合Linear Attention架构与MoE的开源模型MiniMax-01系列,以及语音、音乐、图像和视频大模型。基于这些技术,MiniMax推出了海螺AI、星野等原生应用。
作为较早走向国际的中国AI企业,MiniMax的服务已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57亿个人用户,以及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名企业客户及开发者。然而,此次诉讼无疑为其国际化进程蒙上阴影。
此次诉讼并非孤立事件。今年7月,迪士尼(连同漫威、卢卡斯影业、二十世纪福克斯)与环球影业(连同梦工厂)已在美国加州中区法院对Midjourney提起类似诉讼,指控其使用版权作品训练AI工具,并生成、展示相关“复制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诉讼不仅关注AI模型训练时的“输入端”版权问题,更强调AI工具在“输出端”的责任。与OpenAI、微软、Meta等巨头相比,Midjourney和MiniMax均属于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显示出AI版权诉讼的对象正从大型科技公司向多元化发展。
自2022年底ChatGPT引发AI浪潮以来,传统内容方与AI公司之间的法律拉锯战从未停歇。除图像/视频生成侵权外,文本、音频等领域也屡发诉讼。
2023年初,Stability AI、Midjourney等AI图像公司被艺术家起诉,指控其使用版权图像训练模型。同年6月,OpenAI被作者集体起诉,称其用盗版书籍训练大模型。年底,《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未经授权使用其文章训练模型,甚至绕过“付费墙”提供内容,该案成为生成式AI版权战的标志性事件。
面对诉讼,AI公司策略各异。OpenAI在法庭上主张“合理使用”,在法庭外则与媒体集团达成合作,例如以2.5亿美元获得新闻集团内容库授权。非营利组织Copyright Alliance报告显示,美国过去几年已提起超50起AI侵权诉讼,其中超30起仍在活跃中。
“合理使用”是AI公司应对版权诉讼的常见辩护策略,但效果因案而异。今年6月,Anthropic被三名作家起诉,指控其从盗版网站下载700万本受版权保护书籍训练AI。尽管Anthropic提出15亿美元和解(创美国版权史最高公开和解记录),但法官仅初步认可和解,要求进一步提交材料。
相比之下,Meta在同一时期的一起类似案件中获法官支持。法官裁定,Meta使用书籍训练AI属于“合理使用”,且下载盗版不影响定性,豁免了盗版下载责任。两起案件的不同结果,凸显了AI版权案在地区和法官间的判断差异。
截至2025年,AI版权问题仍未形成行业共识,每起诉讼的结果都充满不确定性。这场传统内容方与AI公司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