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宗馥莉‘被带走’谣言背后:娃哈哈内部矛盾与股权纷争

时间:2025-10-10 20:09:40 来源:大猫财经Pro 作者:大猫财经Pro



*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近日,关于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宗馥莉‘被带走’的传言甚嚣尘上。节后首日,娃哈哈官方紧急辟谣,称‘宗馥莉正常上班’,但这一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娃哈哈内部复杂的股权结构与利益博弈。



谣言起因:严学峰违纪与桶装水业务调整

10月2日,杭州市上城区纪委通报,娃哈哈宏胜系高管严学峰涉嫌违纪被立案审查。严学峰自2007年起担任宗馥莉心腹,其任职公司达187家,其中6家为法人代表。作为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的得力干将,严学峰的违纪事件直接引发了外界对宗馥莉的猜测。

今年4月,娃哈哈在浙江的桶装水销售业务发生重大调整:原由浙江娃哈哈饮用水公司负责的业务,被划转至严学峰担任法人的浙江迅尔城通商贸。这一调整导致生产商和经销商利润微薄,而迅尔城通作为销售方却赚得盆满钵满。浙江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单月营收因此暴跌60%,引发股东对利润分配的质疑。

股权结构:宏胜系与娃哈哈集团的利益冲突

迅尔城通为宏胜系孙公司,由宗馥莉全资持有;而浙江娃哈哈饮用水的股东浙江娃哈哈实业中,娃哈哈集团持股43%,内部职工和社会法人分别持股31.5%和25.5%。这种股东构成的差异,使得业务调整成为利益争夺的导火索。

宗馥莉自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后,开始打破父亲时代的政策。两个月内,娃哈哈逐渐‘宏胜化’,要求骨干和中层员工将合同从娃哈哈转签至宏胜。这一举措引发内部异议,甚至被捅至国资大股东处,导致宗馥莉一度辞职,但7天后便复职并站稳脚跟。

雷霆手段:宗馥莉的‘削藩’行动

复职后,宗馥莉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

  • 将员工合同转签范围从中高层扩展至基层员工;
  • 将经销商合作从娃哈哈转移至宏胜,并淘汰业绩差的经销商;
  • 员工持股会成员从老员工为主变为宗馥莉亲信,引发多起老员工诉讼;
  • 关停18家城市子公司,部分子公司停工停产;
  • 将宗家亲属持股的公司排除在娃哈哈体系外,相关业务由宏胜接手。

这些举措使得宗馥莉在宗家争产案中占据优势,但也加剧了与国资股东、职工及宗家的矛盾。



商标归属:历史遗留问题的核心

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为: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员工持股24.6%。但主要资产——娃哈哈商标的归属仍存争议。

2007年‘达娃之争’结束后,仲裁结果认定商标归娃哈哈集团所有。然而,今年2月娃哈哈食品成立时,娃哈哈集团以387件商标作为出资,获得39%股权,但商标一直未转移。目前,商标使用需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未来展望:品牌分裂与内部矛盾

坊间流传的一份‘公司机密’显示,宏胜系旗下公司计划在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销售目标达300亿。同时,因未获得商标授权而停工停产的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在宗馥莉堂兄宗伟持股30%的情况下,启用了‘沪小娃’品牌。

三个商标并立的局面,虽然尚未形成直接竞争,但对‘娃哈哈’品牌的伤害不容忽视。若无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宗馥莉身上的‘侵吞国有资产’标签将难以摘除,娃哈哈的未来也充满不确定性。

一个内讧的娃哈哈,能否走出困境,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