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顶新便利餐饮游仁宏:便利店核心是人与温度的社区连接

时间:2025-10-13 12:17:58 来源:新零售财经 作者:新零售财经

在即时零售重塑线下零售格局、平台流量高度集中的今天,便利店的角色已从单纯的“商品售卖点”升级为连接社区、食品与服务的“生活节点”。作为拥有全家FamilyMart、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贝瑞咖啡等品牌的顶新国际集团,正以“泛零售生态”为基石,通过技术赋能与社区深耕,探索一条兼顾品牌温度与技术革新的发展路径。

在日前举行的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上,《零售圈》独家对话顶新便利餐饮群行销副总游仁宏,深入解析顶新在本地生活竞争中的战略布局与实战经验。



门店规模与品牌布局:7500家门店的差异化渗透

目前顶新体系内线下门店总数约7500家,其中全家FamilyMart以3500家门店领跑,核心市场集中在华东(上海单城1500家),并逐步向华南、华北、西南延伸。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等品牌则根据消费场景差异,在一线至四线城市形成互补布局。

“全家FamilyMart的主推场景是早餐与加班餐饮,这与城市白领密度高度相关;而德克士在二三线城市的家庭聚餐场景中更具优势。”游仁宏指出,门店扩张不再单纯追求“一二线还是三四线”,而是聚焦“消费需求强度”——例如华南24小时饮食需求旺盛,华东对时间效率要求更高,这些区域成为重点布局对象。

供应链协同:八大板块的规模效应与资源复用

顶新将供应链系统沉淀为鲜食、面包、物流等八大服务板块,通过“分工协作、整体赋能”实现规模效应。例如,德克士的鸡肉集采优势可共享至全家FamilyMart的烤鸡、鸡排商品,直接降低采购成本;门店硬件(如空调)的集团集采使单店成本下降超两位数。

“跨品牌资源协同是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游仁宏强调,八大板块既保障生产端(鲜食、面包工厂)与后端(物料集采、多温层物流)的高效运转,又让各品牌能借力集团规模,同时保持业态独立性。

便利需求迭代:从“抗拒”到“拥抱”即时零售

面对消费者对“便利”需求的分层(10分钟内靠便利店、1小时靠即时零售、1-2天靠电商),顶新曾选择“抗拒”即时零售,但从去年起转向合作。通过与饿了么、美团、京东的数据打通,全家FamilyMart外卖业务增长超4倍。

“关键不是‘在哪卖’,而是‘能否满足当下需求’。”游仁宏指出,消费者只关心“需要时能否立刻拿到”,因此顶新将平台的技术、流量与自身商品、门店结合,让便利更贴近消费习惯。

万店目标调整:需求密度驱动的场景化扩张

尽管顶新仍以“1万家便利店”为长期目标,但推进节奏与区域重点已调整。开店逻辑从“城市级别”转向“消费需求强度”:例如浙江大部分城市已有全家门店,仅延后进入人口密集度较低的城镇。

“便利店依赖高频刚需,如果人口分散导致餐饮、即时商品需求不足,我们不会盲目下沉。”游仁宏对比折扣零食店“能开店就开店”的逻辑指出,全家以“一日五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为主,正餐需求与零食的冲动性销售截然不同,因此更聚焦“场景驱动”。

社区节点潜力:从500米到3公里的服务延伸

即时零售的渗透使便利店服务范围从“500米小商圈”扩展至3公里,为社区化运营奠定基础。数据显示,中国便利店食品销售额占比超80%,而日本、台湾、美国这一比例仅约50%,其余来自非食品、香烟与服务(如快递代收)。

顶新正探索非食品类社区功能,例如快递代收、药店、鲜花销售、手洗衣服、彩票等。“我们内部仍在测试不同场景,因为有些服务消费者必须线下完成。”游仁宏透露,全家正通过暖心短剧传递“24小时亮灯的便利店是社区温暖节点”的理念,未来将减少自动贩卖机、增加店员数量,强化“人情味”这一无人店无法替代的社区价值。

数据驱动商品定制:包子里的地域化密码

针对南北消费习惯差异(如南方偏甜、北方偏咸),顶新通过“公私域数据结合”捕捉需求:私域端分析会员POS数据(性别、年龄、购买偏好),公域端抓取小红书等平台用户反馈。

以包子为例,上海消费者偏好肉包,广州喜欢叉烧包,西南地区则青睐“炒过肉馅”的包子。顶新从“华东冷冻包子卖全国”转向“地域化定制”,在西南设厂生产炒肉馅包子,在华南推广叉烧包,通过数据驱动快速响应社区需求。

社区化与规模化平衡:既合作又借力的平台战略

面对美团、抖音等平台的本地生活竞争,顶新定位为“既合作又借力”:抖音偏冲动消费,推宵夜、烤肉串等商品;美团偏计划消费,重点推早餐、日用品。例如与饿了么合作的“冰杯+看球赛喝啤酒”场景活动,成功借平台流量打造场景商品。

“自己要打败自己,不能等到别人来打败我。”游仁宏提到,顶新正在思考“店仓分离”模式(如日本7-11的前置仓覆盖20家便利店外卖需求),但需克服运营复杂性。

未来战略:To C保留温度,To B开放供应链

未来3-5年,顶新将沿To C、To B两条线推进:To C端搭建自有流量池,保留店员以维持“人情味”;To B端深化集团内部供应链整合(如德克士与全家共享资源),并逐步开放八大供应链板块服务外部企业。

“多温层物流是顶新独创技术,未来可能开放给其他零售品牌。”游仁宏强调,顶新仍会投入品牌内容建设(如店员短剧、门店视频),传递“24小时亮灯的温暖”价值观。

从2014年提出万店目标到如今拥抱即时零售,从依赖自有供应链到探索开放合作,顶新的战略调整始终围绕“消费者需求”这一核心。在即时零售与平台流量的双重冲击下,顶新以“供应链为盾,社区化为矛”,用规模效应守住成本,用温度服务打开差异化,为零售业转型提供了“满足人的需求”而非“卖商品”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