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余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2025年10月10日,AI机器人领域迎来重磅更新:Figure公司正式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03,通过感官套件与手部系统的全面升级,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的边界。与此同时,英特尔推出机器人AI开发套件,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新工具。
此次Figure03的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了视觉-语言-动作的深度整合。工程师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为机器人每根手指搭载了嵌入式摄像头,形成类似"触觉之眼"的感知网络。这一设计使机械手在抓取物品时,即使主摄像头被遮挡,仍能通过手掌摄像头维持视觉反馈,实现持续自适应控制。
英特尔的同步动作颇具战略意义。其新推出的AI套件可帮助研发团队在低风险环境下评估机器人方案,通过模块化适配加速技术落地。这种产业协同效应,恰与Figure03的结构性升级形成互补,为机器人厂商搭建起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桥梁。
Figure03在基础功能层面进行多项优化:无线充电系统支持自动回充,语音交互模块的扬声器功率提升4倍,电池安全机制通过UL认证。这些改进直击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安全性与便利性。但真正的革新在于感知流的质变。
新一代视觉系统采用多摄像头协同架构,帧率提升100%,延迟降低75%,视野扩大60%。这种设计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具备更强的空间感知能力。例如在狭窄橱柜内取物时,手掌摄像头可提供近距离视觉反馈,避免因视线遮挡导致的操作失误。
触觉系统的升级同样显著。Figure03的指尖传感器灵敏度达到3克级,可精准感知回形针的重量。柔性指尖设计扩大了接触面积,使机器人能稳定抓取易碎品、不规则物体甚至移动目标。这种类人化的操作精度,为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扫清关键障碍。
10Gbps毫米波数据传输功能的加入,使Figure03具备群体学习能力。通过上传TB级操作数据,整个机器人机队可实现像素到动作的端到端学习。这种技术路径不仅解放了人力,更推动了具身智能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认知的跨越。
从工业到家庭的场景转换,驱动Figure03进行针对性改良。机器人整体重量减轻9%,体积缩减15%,更适应家庭空间的移动需求。外观方面首次引入可拆卸"针织外套",采用耐切割材料制成,支持个性化定制,未来用户或可自由选择机器人配色。
语音交互系统的升级同样值得关注。重新布局的麦克风阵列与大功率扬声器,使机器人在嘈杂环境中仍能保持清晰对话。这种自然交互能力,结合无线充电底座的自动对接功能,使Figure03在家庭场景中的实用性大幅提升。
为实现规模化生产,Figure重构了制造体系。通过减少配件数量与装配步骤,采用垂直整合策略控制执行器、电池等核心模块的自主设计。这种"泰勒制"标准化生产模式,虽前期投入巨大,但为长期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专用制造工厂BotQ的建立,标志着Figure向重资产模式转型。该工厂首期年产能达1.2万台,计划四年内扩展至10万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与MES执行系统的引入,确保了每个组件的可追溯性与质量稳定性。
在商业应用层面,Figure03展示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官方演示视频中,机器人以更高效率完成包裹分拣与配送任务。这种"双线作战"策略——同时布局家庭与商业市场——反映了企业对技术落地与商业回报的平衡考量。
尽管Figure03在感知精度与交互能力上取得突破,但其底层架构仍延续工业机器人逻辑。高精度传感堆叠与集中式训练模式,导致成本与功耗居高不下。真正的家庭机器人需要解决低成本、低功耗与高安全性三重挑战,而这恰是当前技术的盲区。
当机器人依赖昂贵硬件实现功能时,其普适性必然受限。Figure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但要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还需跨越生态级学习网络构建、情感交互设计等现实鸿沟。毕竟,用户最终需要的不仅是能看见世界的机器人,更是能理解生活的智能伙伴。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1730.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