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嘉宝
图片来源:Pexels
每年的10月至12月本是马拉松赛事的黄金季节,全国范围内大小赛事密集举办已成为常态。然而今年这一景象却发生突变——10月刚过半,多地马拉松赛事接连宣布取消,引发跑友圈广泛关注。
10月13日,跑友周莱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则通知短信:“我们非常遗憾的通知您,原定于2025年11月9日举办的江苏长江商业银行·2025靖江半程马拉松因故取消。”作为他年度运动计划中的重点赛事,周莱提前一个月便开始针对性训练,“前几年每天跑10公里,现在主要打拳、羽毛球,有比赛就积极报名。”面对赛事取消,他只能自我调侃:“少了一次PB(个人最好成绩)的机会,多了松懈的理由。”
无独有偶,跑友赵越的参赛计划也因赛事取消而泡汤。原定于10月19日开跑的2025蠡县半程马拉松在开赛前10天突然宣布取消。“之前石家庄鹿泉半马没中签,蠡县不用抽签,我还规划了旅游行程,现在全落空了。”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10月1日以来,全国至少有36场马拉松赛事宣布取消或调整,其中25场直接取消,10余场延期或缩减项目。涉及广西、湖南、陕西、四川、河北、江苏等多省市,主办方多为区县级政府。
例如,原计划11月9日举行的2025富川马拉松取消了欢乐跑项目,仅保留全马和半马;2025河北大厂半程马拉松因调整暂缓举办;2025宜宾马拉松则取消了精英赛和欢乐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中不乏2025广元半程马拉松、2025山西临汾半程马拉松等A1类高规格赛事。
从规模来看,多场赛事参与人数达万人级别。如原定10月19日举行的2025山西长治马拉松,规模10000人(全马2000人、半马4000人、健康跑4000人),发布取消公告时距离开赛仅剩10天。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大规模赛事取消与马拉松赛事新规有关。10月14日,时代财经致电中国田径协会党宣部门,相关人员表示:“我们发布政策文件均按协会或上级通知执行,目前未了解到相关情况。”协会马拉松部门电话则无人接听。
赛事运营商杨松透露,其所在机构正在筹办的新疆某3000人规模马拉松(含半马和健康跑)也突然接到取消通知,“可能与网传新规有关,但真实原因不明”。类似情况并非个例,2025新宁崀山半程马拉松10月11日宣布取消,而新宁县人民政府官网10月8日仍在招募广告合作商。
截自新宁县人民政府官网
筹备一场马拉松赛事成本不菲。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陈国强指出,赛事支出包括奖金、竞赛运营(赛道建设、人力成本、装备补给、安保、医疗)、营销推广等,其中安保费用占比显著。据业内人士估计,当前被取消的赛事筹备进度普遍达70%以上,部分甚至完成90%,“突然取消必然带来损失”。
多数赛事组委会在公告中同步公布了补偿方案:报名费原路径返还,部分承担交通退票手续费,并协助退订酒店。杨松表示:“前期投入仍在测算,涉及多方机构,我们正向上协商解决方案。”
中国田径协会《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4年全国举办路跑赛事749场(参赛人数800人以上),其中认证赛事330场,总规模704.86万人次。然而,热潮背后低质量赛事频现。
赛事运营商飞龙透露:“曾有县级主办方预算10万至30万元就想办赛,但一个4000人规模的A类半马至少需200万元。”县级赛事收入90%依赖政府采购,招商和报名费占比极低。成本固定下,经费不足导致服务缩水,甚至出现医疗、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
跑友陈磊曾参加一场体验极差的乡镇马拉松:“路线在乡镇,补给站的水被村民拿走,完赛后没水喝。”部分低预算赛事为吸引参赛者,甚至推出“完赛返报名费”“免费住宿”等条件,陷入恶性循环。
赛事取消引发跑友担忧。资深跑者邵佳表示:“如果小赛事大面积取消,大家都去抢大赛名额,中签更难,参与热情会降低。”赵越则直言,过去两年中签率已大幅下降,“我计划一年跑12场,但实际只能中4-5场。”
中国乐跑文化发起人天海原认为,低质量赛事涌现不仅因经费不足,更与运营团队不成熟有关。“中国马拉松市场发展仅10年,成熟赛事公司较少,很多运营人员临时组建,导致品质问题。”
尽管短期震荡不可避免,但天海原强调,马拉松在中国仍是前景广阔的运动赛道。“跑得健康快乐才是本质,5公里、10公里都很好,系统训练后再参赛。用超出承受能力的时间训练,或高价购买慈善名额,都违背了运动初衷。”
无论是跑友还是行业人士,均认同马拉松赛事需规范化发展。当下的震荡只是短期现象,中国马拉松行业仍在向阳前行。
(文中周莱、杨松、邵佳均为化名。实习记者张阿敏亦对此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