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追觅自研AI ISP芯片来袭,移动影像画质革命即将开启?

时间:2025-10-15 19:20:32 来源:一点财经 作者:一点财经

在智能手机影像功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当下,行业正面临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尽管传感器尺寸不断升级、镜头模组持续迭代,但传统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在处理RAW数据时,算力分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暗光、逆光等复杂光线环境中,降噪处理与细节保留的失衡成为普遍痛点,画面涂抹感或噪点堆积现象频发,严重影响用户的拍摄体验。

就在行业陷入技术困境之际,追觅手机释放关键信息:其首款旗舰产品Dreame Space将突破常规,搭载“AI ISP自研芯片+大模型算法”的双核架构。这一组合直指移动影像的算力天花板,引发行业对画质突破路径的重新思考。



追觅此次曝光的自研AI ISP芯片,与传统ISP及通用SOC(系统级芯片)存在本质差异。传统ISP作为标准化处理单元,主要依赖预设程序完成白平衡调节、曝光控制等基础任务,缺乏对复杂场景的自适应能力;而通用SOC需承担整机多任务处理,影像算力仅为其附属功能,难以实现专项优化。追觅自研AI ISP芯片则采用专为AI影像任务设计的架构,通过硬件深度定制,实现了极致的能效比与超低延迟处理,为复杂算法的实时运行提供了稳定基础,这正是解决画质无损处理难题的关键。

更值得关注的是AI ISP芯片与大模型算法的协同效应。参考行业双芯协同的技术发展趋势,追觅可能采用了“硬件预处理+算法后优化”的全链路设计。AI ISP芯片作为专属算力基座,直接对接传感器获取原始数据,负责前端专属、充沛的本地算力供应,完成图像数据的初步处理和优化;而端侧大模型则在此基础上发挥场景理解与图像生成能力,进行细节重建与画质增强。这种软硬协同的方案,既确保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又通过AI智能优化提升了成像质感,有望从数据采集源头提升画质基底。

自研影像芯片向来被视为技术深水区,不仅需要掌握传感器适配、信号处理等多领域技术,更需庞大的人才团队与数据积累作为支撑。追觅在半导体设计领域已进行长期人才布局,组建了具备丰富经验的芯片架构师和算法工程师团队,为这款AI ISP芯片的落地奠定了基础,也体现了其在移动影像领域长期深耕的决心。

从具体应用场景来看,这项技术组合将带来全方位的影像体验升级。在暗光拍摄场景下,结合超大尺寸感光元件,AI ISP芯片能够智能优化进光效率,协同大模型算法实现噪声抑制与细节保留的最佳平衡,有效解决夜景拍摄中的画质问题。对于动态抓拍需求,端侧大模型可实现对运动主体的精准追踪和瞬时画质优化,让捕捉快速移动物体不再是技术难题。而在长焦拍摄方面,大模型的细节重建能力与AI ISP的实时处理能力相结合,有望显著提升中高倍变焦的成像清晰度,让远距离拍摄同样保持丰富细节。

这些技术突破最终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价值。无论是演唱会现场抓拍精彩瞬间,还是旅行途中记录遥远风景,亦或是日常生活中捕捉温馨一刻,用户都能获得更接近“所见即所得”的拍摄体验。技术复杂性被隐藏在简单的操作背后,让专业级画质变得触手可及。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追觅选择自研AI ISP芯片的技术路径具有深远意义。这标志着移动影像竞争正从算法优化层面延伸至底层硬件架构创新,打破了行业过度依赖通用芯片的固有模式。这种“芯片+算法”的协同创新,印证了追觅一直强调的跨领域技术融合能力,也为整个行业展示了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结合此前Dreame Space已获得海外亿元订单的市场热度,这款搭载自研芯片的旗舰机型有望重塑高端影像的竞争格局。市场已然翘首以盼,期待其正式发布时对移动影像“画质上限”的最终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