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田羽
在公众视野中沉寂多年的乐视网,近期以戏剧性方式重回舆论中心。这家曾因债务危机崩塌的企业,如今以"讨债者"身份向国资背景企业发起追讨,而其创始人贾跃亭也在海外释放还债信号,形成耐人寻味的呼应。
从被追债到追债者的角色反转
2025年10月,乐视网通过公开信披露,已就代工质量问题向南京中电熊猫家电(现更名为南京静业家电)提起诉讼并获得法院判决支持,要求对方赔偿1495万元。但乐视方面直言"早已不抱回收希望",这种自嘲式表述背后,折射出企业深陷债务泥潭的无奈。
这场纠纷可追溯至2019年。当时乐视将电视生产业务委托给中电熊猫,采用"预付定金+全款提货"模式,累计合作金额达4.5亿元。但2020年起,由中电熊猫代工的Y43、F43及F55等型号电视集中爆发质量问题,坏屏率接近20%。更讽刺的是,该企业早在2016年就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被国家质检总局通报。
代工质量引发的连锁危机
据乐视披露,2022年需处理的2万台事故电视产生巨额售后费用。期间中电熊猫以"没有资材"为由拒绝提供55英寸换屏材料,其东莞分公司更在未提供售后方案情况下突然关厂,导致乐视陷入被动。乐视曾无奈表示:"《甄嬛传》带来的收入都被南京‘熊猫’当竹子吃了。"
法院判决后,中电熊猫通过更名、关联公司申请破产等操作规避债务。乐视质疑其存在经营失职、关联交易输血等问题,3.89亿元注册资本是否足额实缴也成为谜团。这种"金蝉脱壳"式的债务规避,暴露出国资企业治理的深层问题。
229亿负债下的生存挣扎
截至2025年6月30日,乐视网总负债达229.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661.44%。自2017年资金链断裂以来,累计亏损超过360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73亿元。这种资不抵债的恶性循环,使其对1500万元赔偿款的追讨更像生存挣扎。
乐视的财务危机始于2016年底。当时乐视手机拖欠供应商上百亿元的消息曝光,资金链吃紧问题浮出水面。尽管2017年融创注入150亿元救火,但仍未能阻止颓势。2020年乐视网终止上市,2021年因财务造假被处以2.406亿元罚款,实控人贾跃亭被罚2.412亿元。
贾跃亭的海外还债承诺
在乐视追讨债务的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宣布设立第二个债权人信托,承诺将未来个人潜在收益的一半用于偿还中国债务。这些收益包括其出任FF联席CEO的股权激励,以及借款投资QLGN公司可能带来的收益。
贾跃亭的还债承诺与其在美国的破产重组形成对比。2019年其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重组,将FF股权和相关受益权转入债权人信托。这种"押注FF造车成功"的还债方案,在美国法律体系下获得通过,但在中国仍面临20亿美元债务净额的偿还压力。
FF的造车困境与生态叙事
FF的处境堪称惨淡。截至2025年6月底,仅售出7辆汽车,租赁11辆,上半年交付量仅2辆。其推出的第二品牌"FX"首款车型与长城汽车"高山"高度相似,引发市场质疑。更引人注目的是,FF突然宣布战略投资QLGN公司并进军加密数字资产业务,贾跃亭称此举可为汽车业务"输血"。
这种生态联动的叙事,与当年乐视的"生态化反"战略如出一辙。当年乐视通过疯狂买入版权、烧钱扩张电视和手机业务、布局汽车等领域,将市值推高至近2000亿元。但2015-2016年财务造假曝光后,贾氏家族通过股权交易套现176.4亿元,最终导致帝国崩塌。
债务废墟中的故事重构
当下场景充满黑色幽默:一个被债主追讨多年的企业,正在追讨他人欠款;一个被指责"卷钱跑路"的创始人,在海外许诺还债。这种角色反转背后,是乐视网229亿负债与贾跃亭20亿美元债务的现实压力。
乐视的公开追讨,或许不仅是为1500万元赔偿款,更是试图重构"受害者"叙事。而贾跃亭的还债承诺,则需FF造车成功或加密投资获利才能兑现。在这场债务与信誉的废墟中,两者都在寻找新的生存故事。
参考资料:
济南时报《乐视再发公开信,指控代工厂“熊猫家电”上演“金蝉脱壳”式逃债》
关关《乐视千亿帝国崩塌始末:财务造假曝光,贾跃亭套现百亿离场!》
财新《贾跃亭称将再设债权人信托应对国内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