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的理事。在最近的一次策略会上,邢自强以“中美博弈和四中全会下的市场和经济”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当前中美博弈的可能走向,并对后续的重大会议政策落点进行了前瞻。

邢自强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经历新一轮博弈。短期内,双方小摩擦将不断,达成一揽子协议、一劳永逸的概率很低。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底色并未改变,仍是一个逐渐的竞争性对抗,以及相互减少在敏感领域对对方风险依赖的双线进程。
对于中国此次主动出击的背后原因,邢自强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反制美国科技限制的手段;二是争取国内芯片与AI产业链发展时间的策略。
邢自强预计,双方可能在APEC领导人会晤前后,通过谈判实现阶段性降温。他强调,稀土虽然是一张好牌,但中国也不太可能用其换到对方的多张牌。因此,市场高度关注的是这张牌的使用力度以及可能带来的尾部风险。
在国内政策方面,邢自强提到了接下来三个关键的政策节点:
邢自强进一步分析了中美博弈的短期与长期路径。短期内,不排除阶段性的升温、升级,再谈判降温的路径。而从长期来看,双方的分歧点较多,讨价还价的空间较大。
对于中国主动出击稀土管制的原因,邢自强认为,一方面是对自身短板的补齐,如芯片、算力等生态的短板;另一方面是在AI竞争上反制美国,完善中国的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机制。
邢自强强调,稀土牌的使用并非为了换取某一款美国芯片,而是为了换取中国芯片发展、国产算力AI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他同时指出,美国也有很多遏制中国的砝码,如重要的、敏感的软件领域对中国进行出口管制等。
因此,中国在使用稀土牌时也需要看清自身的短板,并谨慎评估可能带来的尾部风险。如果稀土牌收放自如,为了换取对方一定的承诺,特别是不能无限制扩大对中国的非关税壁垒、科技钳制,这将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在谈到国内政策时,邢自强强调了接下来三个重要的时间点。他指出,现在经济还处于通缩循环当中,尽管市场出现了一些流动性驱使的“水牛”征兆,但也要高度关注基本面和政策面是否能够跟上。
对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邢自强认为除了聚焦解决科技自主和安全等问题外,可能还会触及反内卷、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补贴透明公平以及夯实社会福利等深层次问题。
在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邢自强预计将明确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并可能以支持消费、服务业消费为促进手段。而对于明年3月的政策细化,他将高度关注对消费占GDP比率、社保如何夯实、房地产更具体政策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