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翔,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近日对10月17日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调整进行了深入点评。
10月17日,A股市场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调整。全天上证综指下跌2.0%,Wind全A指数下跌2.6%,而创业板指和科创100更是分别下跌了3.4%和4.2%,市场波动显著(参见图表1)。
近期A股市场的下跌呈现出明显的“再平衡”特征,即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成为了领跌的主力。通过对比主要行业板块在10月9日至17日与7月1日至10月9日的涨跌幅,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参见图表2、图表3)。这意味着,下半年以来涨幅较大的板块,在近几日的调整中跌幅也相对较大,如电子、通信、电力设备等热门行业。
从估值角度来看,尽管市场在前期上涨后整体估值有所抬升,但与历史顶部相比,仍存在不小的距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市场处于盈利周期底部,市净率的历史分位数显著低于市盈率。截至10月17日,Wind全A市净率处于2010年初以来的48%历史分位数,显示出市场估值仍处于相对合理水平(参见图表4)。
在两融方面,10月份A股融资余额突破了2015年6月时的高点。然而,由于当前市值相比十年前有了大幅增长,目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仅为2.54%,相比2015年高点时的4.72%有了大幅下降(参见图表5)。这表明,尽管融资余额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市场整体规模而言,其影响并不显著。
综合估值和两融情况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风险水平整体处于正常合理范围内。而支持A股市场向上的关键逻辑并未发生改变:首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其次,当前市场正处于本轮盈利下行尾声的筑底期,后续上市公司盈利有望系统性回升(图表6);再者,国内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使得权益资产的性价比更加突出(图表7);最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依然坚定看好后续A股市场的表现。尽管市场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其向上趋势并未改变。
当然,投资市场总是存在风险。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以及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等因素都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因此,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本文内容参考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10月16日发布的报告《中美科技股:估值与盈利周期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