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极飞科技VS大疆:农业无人机领域老二能否逆袭?

时间:2025-10-19 17:13:21 来源:懂财帝 作者:懂财帝



2024年,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迎来一场激烈的“双雄对决”。大疆以59%的全球市占率稳居榜首,而极飞科技则以17.1%的市占率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这场广东“双雄”的巅峰对决,不仅关乎市场份额的争夺,更预示着农业无人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无人机“问鼎”全球,极飞科技与大疆的竞争愈发激烈。大疆由汪滔于2006年在深圳创立,而极飞科技则由彭斌在次年从微软离职后,于广州创立。两位科技极客的较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看点。

如今,大疆在农业无人机领域的领先地位愈发稳固。据统计,大疆农业无人机2024年的营业收入约36.8亿元,是极飞科技同期10.66亿元营业收入的3.5倍。市值方面,极飞科技最新估值为73亿元,而大疆整体估值高达1600亿元,差距显著。

随着农业无人机市场的持续增长,到2029年全球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48亿元,增量规模超过190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极飞科技既要对抗大疆的“守擂”,又要寻求新的增长点。为此,极飞科技选择了第二次冲击IPO,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储备“弹药”,并向投资者讲述两个新故事:一是多元产品线,二是出海战略。

一、市占率落后,极飞科技“寻路”多元化

大疆创始人汪滔拥有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背景,对技术有着狂热的追求。而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曾连续三年获得微软MVP(最有价值专家),同样具备深厚的研发实力。然而,在技术实力上,极飞科技目前仍逊色于大疆。

IPO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极飞科技拥有1000多件发明专利,全球专利累计申请数量超过4100个。相比之下,大疆在全球拥有超过1万件发明专利,专利总数超过3.8万个。此外,极飞科技的售后服务能力也相对较弱。据极飞科技公众号披露,其在国内拥有26家直营服务站和超过800家授权服务站,而大疆农业的全国维修服务网点已超过1100家。



为了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极飞科技选择了性价比路线。以同售价(29999元)的极飞科技P60Pro 2025和大疆T25P农业无人机为例,P60Pro 2025在载重能力、药箱容量和喷幅等方面均优于T25P。然而,现实却并未如极飞科技所愿。2024年在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大疆市占率高达63.9%,而极飞科技仅为20.8%。

面对核心产品被大疆压制的局面,极飞科技开始讲述多元产品线的新故事。早在2019年,极飞科技就发布了首款农业无人车R80,并陆续推出了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等。今年6月,极飞科技继续贯彻性价比策略,发布了两款新农业无人车:四驱版R100和六驱版R200,套装价格分别为19999元和28999元。



然而,从财报数据来看,新业务目前还未能挑起大梁。2025年上半年,农业无人机依然是极飞科技的营收支柱,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89%。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营业收入虽大幅增长,但占比仅3.7%。农业无人车业务营收虽同比翻倍增长,但占比仅0.3%。同时期,极飞科技的农机自驾仪业务营收规模却大幅下滑。这不禁令人担忧,极飞科技的多元化战略能否激起投资者的兴趣。

二、海外高增长能否持续?极飞科技面临挑战

随着全球农业数智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海外多国政策频频加码支持农业无人机的发展。尤其在南美最大农业国巴西,相关部门对农业无人机持开放、友好的态度。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容,2024年达到55亿元,较2019年增长超过240%。

大疆和极飞科技作为行业领军者,率先出海“拓荒”,并都尝到了甜头。据大疆农业全球市场负责人沈晓君透露,大疆农业无人机2024年的出口数量相比2017年增长了32倍,年增长率达到66%。截至2025年6月末,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已突破50万架。



极飞科技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IPO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极飞科技海外业务营收三年增长了1.54倍。今年,在向港交所递表前,极飞科技更是雄心勃勃,密集释放利好。彭斌预期,到2027年,公司的海外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国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2025年上半年,极飞科技海外业务的增速却大幅放缓,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7.1%。对此,IPO招股书中未作解释,而是更多篇幅在强调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前景。据预测,到2029年,海外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亿元,相当于2024年的2.5倍,未来空间广阔。

但关键问题是,极飞科技能否吃到这份红利?据财新网报道,极飞科技海外业务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家是巴西、保加利亚和泰国。然而,公开数据显示,在巴西和泰国,大疆农业无人机的市占率均已超过50%。这意味着,到了海外,极飞科技仍需直面大疆的激烈竞争。

三、研发和质量:极飞科技的优势与弱势

农业无人机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大数据、AI、飞行控制和导航、喷洒和播撒等多项技术。极飞科技要在全球市场与大疆竞争,必须保持高强度研发,并且每一项技术都不能“拖后腿”。

然而,IPO招股书显示,极飞科技的研发费用持续下滑。2022年至2024年,其研发支出分别为1.94亿元、1.60亿元和1.59亿元,研发费用率三年间下滑超过17个百分点。或许是受此影响,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曾数次出现过质量问题。



据国家铁路局披露,今年3月,一架极飞科技制造的植保无人机在江苏省高邮市进行农业作业时侵入连镇客专,构成铁路交通事故,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约谈极飞科技,指出其设计生产的无人机未导向安全,缺失电子围栏功能,存在失控后控制方式不够优化等问题。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用户吐槽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的质量。一位用户称,他购买的极飞科技P150pro电池频繁故障,还导致过炸机。另一位用户爆料,他购买的极飞睿喷5 P50pro版电池也出现过问题,同时无人机程序不太稳定。再往前的2021年,财新报道,在东北地区农忙时节,极飞科技旗下的明星产品农用植保无人机P80质量问题频出,部分农户仍心有余悸。

如今,因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耽误农时或工作的部分用户,同样对极飞科技持担忧态度。而当前,极飞科技正处于IPO的关键阶段。相比于渲染宏大、性感的资本故事,踏实做好研发、质量和服务,显然更有利于其业务和估值的长远发展。因为,用户也在吐槽大疆“挤牙膏式”创新,“苦大疆久矣”。极飞科技若能实现差异化创新,未来仍有逆袭超车的希望。

头图来源:即梦AI制作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