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无情
编辑丨坚果
封面来源丨Unsplash
继外卖大战、酒旅布局、折扣超市之后,京东再次在商业版图上落下关键一子——这次瞄准的是万亿级汽车市场。近日,京东高调宣布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国民好车"计划,首款换电版车型将于双11期间在"宁德时代巧克力京东自营旗舰店"独家预售。这场看似"不造车"的合作,实则暗藏刘强东重构汽车消费生态的野心。
京东的汽车野心始于2017年。当年成立的汽车后市场团队,次年便推出线下服务连锁"京车会",2022年升级为独立品牌"京东养车",形成覆盖维修保养、配件销售、车险服务的完整后市场体系。2021年与天际汽车的"京选好车"合作虽未掀起波澜,却为今日的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三方合作中,广汽埃安UT换电版成为核心载体。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车型基于年初推出的埃安UT改版,整合了宁德时代最新的换电技术。这种"车企造车、电池商供能、平台销售"的模式,既避免了京东直接涉足重资产制造,又通过独家销售权掌握了消费数据入口。
对宁德时代而言,这是拓展"换电联盟"、加速C端布局的关键战役。通过与整车厂深度合作,电池巨头得以提升在汽车制造链中的话语权。而广汽则希望借助京东的流量优势,实现埃安UT车型的低成本再利用,缓解新能源转型压力。
京东的算盘更为精妙:通过预售平台收集用户对外观、配置、价格的定制需求,将手机行业成熟的C2M反向定制模式首次引入汽车领域。这种"轻资产试水"既保留了进退空间,又为构建汽车消费生态闭环积累了数据资产。
京东汽车零售事业部近期的高薪招聘,暴露了其更大的野心。采销、算法工程师、营销经理等岗位的增设,预示着这家电商巨头正从销售渠道向生态运营者转型。注册"京东汽车JD AUTO""Joyrobotaxi"等商标,更是为未来智能出行生态埋下伏笔。
在"国民好车"计划中,京东试图构建"买、配、养、用、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消费者不仅可定制汽车颜色、座椅等基础配置,更能参与造型设计、电池包选择甚至销售方式决策。这种深度定制模式,将汽车消费从低频交易转变为高频服务互动。
通过掌握售前配置、售后养护、充换电服务等全流程数据,京东能精准预测消费趋势,为合作伙伴的造车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更重要的是,这为京东金融、物流、后市场服务创造了交叉销售机会,形成"购车即入生态"的闭环体验。
汽车作为家庭消费的大宗商品,其购买决策与家电、家居、出行等场景高度关联。这与京东现有的零售、酒旅、本地服务生态形成完美互补,有助于释放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在当前电商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汽车业务的高客单价、长服务周期特性,恰好契合京东中高消费群体的用户画像。
京东在外卖市场的短暂试水,暴露了其即时零售战略的调整。相比淘宝闪购和美团的正面竞争,京东选择将七鲜小厨入驻两大竞争对手平台,这一"竞合"策略背后,是刘强东对供应链核心能力的重新聚焦。
这种战略转向在汽车业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通过"国民好车"计划,京东试图将分散的汽车服务需求提前至购车阶段决策,再由生态体系承接后续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更能通过规模效应优化供应链选品、品控等环节。
当前,多数用户仍习惯通过传统4S店购车,但京东的入局正在改变这一惯性。就像外卖市场从美团独大到多平台共存,汽车消费场景也可能因生态运营者的加入而重构。当京东在汽车领域撕开这道口子,我们看到的或许不只是一款新车型,而是一场关于制造、销售与服务的全方位变革。
从互联网到AI大模型时代,所有行业都值得被重新定义。京东的造车阳谋,本质上是利用供应链优势重构消费生态的尝试。这场试验的成败,或将决定电商巨头能否在存量市场中开辟出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