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海底捞加速布局亲子赛道,能否借势西贝风波突围?

时间:2025-10-20 16:16:48 来源:金角财经 作者:金角财经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温颖颖

西贝风波尚未平息,海底捞已悄然展开行动。近日,扬州京华城海底捞门店启动升级围挡,宣布将开设全国首家亲子主题店,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其加速布局亲子赛道的信号。



2025年亲子赛道布局提速,海底捞多线发力

今年以来,海底捞在亲子领域的动作愈发频繁。7月,深圳海底捞Hi乐园试营业,提供儿童游乐与餐饮结合服务;8月,北京首家社区店开业,针对家庭客群推出定制套餐;同期,北京创新概念店引入AI教育儿童乐园,将科技与亲子互动深度融合。这些举措表明,海底捞正从单一火锅业务向多元化场景延伸。

过去,儿童餐饮市场由西贝主导,2024年其儿童客流量超548万人次。但随着西贝陷入舆论风波,部分亲子客群开始流失,为海底捞提供了市场切入的“窗口期”。

翻台率下滑与营收压力,倒逼海底捞转型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平均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4.2次/天降至3.8次/天,跌破其设定的4次/天合格线。与此同时,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上半年营收207.03亿元,同比减少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减少13.7%。其中,餐厅经营业务营收同比下滑9%,堂食火锅业务增长乏力。

面对业绩压力,海底捞选择逆势扩张新场景,这一策略引发行业热议:是前瞻布局还是冒险一搏?

毕竟,火锅的“重口味”与儿童餐的“清淡”需求存在天然矛盾,如何平衡两者成为关键挑战。

堂食困局下的自救:外卖崛起与亲子消费成突破口

海底捞的困境不仅体现在翻台率上。财报显示,其餐厅经营业务收入占比近9成,但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9%,导致关店速度加快。截至6月底,全国门店总数为1363家,较2021年峰值减少近15%。

行业环境同样严峻。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增速放缓至5.6%,人均消费从80元降至70元。2025年前7个月,全国关停火锅店23.6万家,其中不乏经营三年以上的老店。

然而,海底捞的问题并非单纯由“消费降级”引发。数据显示,上半年其人均消费微涨0.5%至97.9元,一线城市更上涨1.1%至105.2元,价格并非客流减少的主因。



真正的变化藏在外卖业务中。上半年,海底捞外卖收入同比暴涨近60%,其中“一人食火锅”为核心的下饭火锅菜业务贡献超55%营收。这反映出年轻消费者倾向在家吃火锅,社交属性减弱,个体化需求崛起。

外卖崛起虽可喜,但堂食仍是根基。降价促销与关店止损仅能缓解短期压力,提升门店坪效才是关键。在此背景下,亲子消费成为自然选择。

亲子消费的逻辑:高客单价与消费角色错位

传统观念中,儿童用餐慢、易哭闹,可能拉低翻台速度。但一个孩子背后往往有两位以上家长,能显著提升单桌客单价与消费意愿。此外,儿童餐饮存在“消费角色错位”:使用者(孩子)不清楚价格,付款者(家长)不清楚体验,价格成为判断品质的主要依据。

育娲人口研究院《2024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0-2岁儿童年均养育成本为2.45万元,3-5岁为3.65万元,育儿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0%-40%。“不能亏待孩子”的心理,使儿童餐饮成为“优雅地涨价”的赛道。

对翻台率下滑的海底捞而言,亲子消费或许是稳住坪效、对冲餐饮低迷的新支点。

西贝风波下的市场机遇:亲子业态成商场新宠

西贝的舆论风波,无意中重塑了亲子消费格局。如今,亲子业态被越来越多商场视为“救命稻草”。

过去,商场依赖零售、餐饮、娱乐三驾马车,但电商冲击下零售式微。亲子业态恰好融合餐饮与娱乐:孩子上课或玩耍时,家长可消费或就餐,带动周边业态繁荣。

《2025至2030中国儿童商城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2023年儿童消费市场规模突破4.8万亿元,儿童体验式消费业态市占率从2020年的11%攀升至2023年的18%,预计2030年将超26%。

这意味着,商场、品牌与消费者已形成共识:亲子消费是新的流量入口。西贝暂时停下脚步,为海底捞提供了市场切入的良机。

当前,或是海底捞加码亲子赛道的最佳时机。

从儿童餐到娱乐综合体:海底捞的多元化探索

基于亲子业态的兴旺,海底捞的策略不再局限于儿童餐。近两年,部分门店已开展作业辅导、绘画课等活动;

今年7月,深圳Hi乐园占地200平米,设画画、投影区、沙画区、海洋球池、滑滑梯等,配备陪玩人员与巡场表演;

8月,北京概念店引入甜品站、互动娱乐区,并与猿辅导合作,将AI教育融入儿童乐园,设置“食材快线”“平衡运”“美食投篮”等科技装置,火锅店变身科技乐园。

“大人安心吃火锅,孩子交给游乐园。”消费者在社媒上的评价,印证了海底捞“遛娃圣地”的新形象。市场反馈积极:北京概念店周末翻台率突破7次/天,去年六一儿童节客流量超220万人次,创年内新高。



无论从业绩自救还是市场红利角度,海底捞的“亲子化转身”都势在必行。

挑战犹存:成本压力与同质化竞争

但长远来看,这条路并不轻松。餐饮业内人士指出,儿童餐对底油低盐、营养比例、人工色素等要求更高,部分食材需单独采购,附赠玩具进一步推高成本,制作成本显著高于普通餐食。

定价同样微妙:贵了遭家长诟病,便宜难保品质,价格带狭窄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更何况,入局者众多。

九毛九开出全国首家儿童体验店,探鱼推出18元儿童套餐,海底捞自身也提供免费儿童蒸蛋与手工坊活动。自2024年以来,海底捞还尝试了宠物友好、露营火锅、夜场火锅等主题,推出“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爱炸”等14个子品牌,覆盖人均500元至10元的全线价格带。

财报显示,海底捞计划整合多品牌资源,打造外卖超级厨房,探索卫星店新模式。但目前,创新业务尚未成为利润支撑。

2025年上半年,“其他餐厅业务”收入近6亿元,同比大增227%,但仅占总营收的2.9%;外卖业务占比4.5%,多元化战略仍在探索阶段。



多线创新业务同步推进,加之主品牌翻台率下滑,海底捞成本持续承压。上半年,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比提高至39.8%,员工成本占比提高至33.8%,“其他开支”同比增加23.4%,主要来自外卖推广与营销活动。

如今叠加儿童乐园等高投入项目,短期内成本压力加剧。海底捞是在自救,也是在豪赌——赌家庭客群能撑起新故事。成败之间,或许只隔着一个消费周期。

参考资料:

虎嗅《短期承压,海底捞有点忙》

有数DataVision《西贝莜面村的本质是管饭的托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