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断流”的特殊背景下,美联储10月会议的决策环境愈发复杂。尽管市场普遍预期今夜将宣布年内又一次降息,但真正的悬念在于:降息之后,美联储将如何调整后续政策路径?
当地时间周三,素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Nick Timiraos发文指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内部在货币政策走向上的分歧正持续扩大,而数据真空期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
Timiraos分析称,10月会议的特殊性体现在:9月公布的“点阵图”已显示委员们对利率路径存在显著分歧——多数官员倾向于通过继续降息进行风险管理,但仍有相当比例成员认为当前经济环境无需进一步宽松。通常情况下,劳动力市场、通胀等关键数据能帮助调和分歧,但政府停摆导致多项核心指标中断发布,使得委员们缺乏调整立场的客观依据。

政策分歧加剧,数据缺失成最大挑战
文章披露,9月点阵图显示,略超半数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还需两次降息,市场因此普遍押注12月将再度降息。然而,另一派官员则认为,9月降息25个基点已足够,进一步宽松可能引发经济过热风险。
在正常时期,劳动力市场松紧程度、通胀反弹迹象等数据是决策者调整预期的重要参考,但政府停摆导致就业报告、消费支出等关键指标中断发布,迫使美联储在“数据盲区”中制定政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月早些时候已警告:“若数据收集长期中断,决策难度将显著上升。”
“无风险路径”不存在,平衡艺术考验决策者
前美联储高级顾问威廉·英格利希在采访中表示,缺乏新数据意味着委员们立场大体延续9月,但“不确定性区间”明显扩大。鲍威尔亦坦言,当前政策处于微妙平衡点:过度降息可能刺激通胀卷土重来,而降息不足则可能拖累就业市场与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美联储下一步动作将更多依赖对风险收益比的主观判断,而非客观数据驱动。这种“模糊决策”模式正引发市场对政策可信度的质疑。
潜在异议与资产负债表调整议题
文章还提到,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可能再次投下反对票,主张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以快速应对经济下行风险。但在就业市场尚未出现明显恶化迹象的情况下,其激进主张预计难以获得多数支持。
与此同时,官员们或将在10月会议上讨论何时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QT)。目前美联储持有约6.6万亿美元资产,随着隔夜拆借利率逼近政策区间上限,部分分析师认为提前终止“缩表”可避免市场流动性紧张,但这一议题仍存在争议。
尽管10月降息25个基点几乎已成定局,但在数据失明的环境下,美联储12月政策路径愈发扑朔迷离。未来两个月,任何关于就业市场韧性、通胀反弹迹象或金融条件变化的信号,都可能成为市场解读美联储下一步行动的关键线索。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