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证明商业价值,谁就能在这场太空竞赛中赢得下一张入场券。
来源丨商界重庆(ID:shangjiecq)
作者丨蒲雄英
编辑丨徐 徐
图片丨全景网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8年5月17日,当“重庆两江之星”号火箭在西北戈壁滩点火升空时,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在社交媒体写下这句话。这枚9米长、7.2吨重的OS-X0火箭,不仅是中国首枚由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商用亚轨道火箭,更标志着商业航天领域“国家队”主导格局被打破,民营力量正式登上天穹舞台。
带领团队实现这一突破的,是85后创业者舒畅。他创立的零壹空间作为国内最早探索商业航天的民营企业之一,瞄准微小卫星发射市场,以“技术+商业”双基因重塑行业规则。从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到北大经济学硕士,从航天产业基金投资部到联想控股副总裁,舒畅用十年时间完成了技术、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终在2015年辞职创业,开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零壹时刻”。
造火箭的中国“马斯克”:从跨界操盘手到航天破局者
舒畅的航天梦始于童年对宇宙的好奇。2004年考入北航学习飞行器设计,让他第一次触摸到“造火箭”的现实可能;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硕士经历,则为其技术理想注入商业逻辑。在航天产业基金与联想控股的任职期间,他既看清了中国航天产业链的短板,也捕捉到民营资本的机遇窗口——一个既懂火箭又懂投资的“跨界操盘手”由此诞生。
2014年,SpaceX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与国家政策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形成双重激励。次年,舒畅递交辞职报告,尽管面临“政策限制、资金缺口、技术壁垒”三重质疑,他仍坚持“5%的可能中藏着巨大市场”。零壹空间成立后,通过“小步快跑、成果说话”的融资策略,将火箭研发拆解为发动机试车、控制系统验证等可控节点,先后获得哈工创投、春晓资本等机构超千万元天使轮投资,为技术突破提供“弹药”支持。
技术攻坚的关键在于人才。北航博士马超的加入成为转折点。这位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研究室副主任,被“中国造不出民营火箭”的质疑点燃斗志,与舒畅共同组建起以85后为主的百人团队。他们用8个月研发出首款固体火箭发动机,使零壹空间成为国内首家掌握该技术的民营企业。
资金与技术的双重挑战下,零壹空间构建起“研发-资本”良性循环:2017年发动机试车成功,2018年完成近2亿元A+轮及近3亿元B轮融资,并与重庆两江新区达成合作,落户商业火箭项目。同年5月17日,“重庆两江之星”首飞成功;9月7日,第二枚OS-X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升空,零壹空间正式跻身“航天公司”行列。
30分钟“拎箱就发”:快速响应重塑商业航天规则
根据企查查数据,2014年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后,相关企业注册量10年增长超16倍。面对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企业的竞争,零壹空间选择差异化路径:通过获取“军工四证”打通防务装备赛道,形成商业航天与防务装备双轮驱动模式,同时聚焦微小卫星“定制班车”服务,解决传统大型火箭发射周期长、成本高的痛点。

(按下“一键起竖”键,内部隐藏的火箭逐渐显露真容)
为实现“30分钟拎箱就发”的快速响应,零壹空间创新发射方式:从简易发射架升级为集装箱式发射平台,集成火箭总装、测试、运输、发射全流程。这种“移动发射站”已服务150余家航天军工企业,配套军品型号超100项,形成技术溢出效应——800余项专利覆盖无线通讯、智能控制等领域,为卫星、无人机等下游产业提供支持。
重庆智能制造基地的落地是关键布局。舒畅看中重庆的制造业基础、军民融合潜力及政府支持,两江航投集团的直接出资助力企业完成重资产投入。截至2024年11月,两江新区已集聚190余家空天信息企业,形成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目标到2027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零壹空间提供生态支撑。
征途上的荆棘与星辰大海:技术、资本与商业化的三重考验
航天领域的失败如影随形。2019年,零壹空间OS-M火箭因微小部件失灵失稳;2025年,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改进型、星际荣耀火箭相继发射异常。这些案例印证了民营商业航天的技术风险——即使多次验证的型号,也难保万无一失。目前,国内仅有七家民营企业持有“运载火箭总体技术科研生产许可”,零壹空间需在快响火箭、地面装备集成等领域持续创新,通过专利布局与产业链协同探索差异化路径。
资金压力始终是“吞金兽”行业的核心挑战。截至2021年4月,零壹空间累计融资超10亿元,但在航天领域仍显不足。2021年计划科创板上市未果,2023年完成C+轮融资后,转机出现在2024年——证监会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政策转向使资本市场估值逻辑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化潜力”。例如,蓝箭航天2024年净亏损超10亿元,但凭借朱雀二号订单与朱雀三号突破,估值增至200亿元,并于2025年7月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政策红利与市场考验并存:民营航天的下一站
当前,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站在历史节点:政策门槛降低打通资本市场退出通道,提振一级市场信心;但投资人正以更严格标准审视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与盈利前景。对于尚未实现入轨的零壹空间,突破技术瓶颈、证明商业价值是关键。
未来,常态化发射、低成本化与稳定营收模式将成为竞争核心。随着更多企业进入上市筹备阶段,行业或迎深度洗牌,资源向头部集中。零壹空间及其同行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攻坚战,更是与时间赛跑的融资竞赛——谁能率先证明价值,谁就能赢得太空竞赛的入场券。
合作咨询电话

来源:商界重庆(ID:shangjiecq)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