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经典产业的星辰大海,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赋能。当“国潮”褪去短期热度标签,如何让丝绸、茶叶、瓷器等承载东方智慧的产业真正成为世界时尚的常青树?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为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突围指明了方向。
文 | 华商韬略 王寒 渺渺
这份纲领性文件首次将丝绸、茶叶、瓷器、酿酒、中药、文房四宝六大产业定义为“历史经典产业”,并提出明确量化目标:到2028年培育50家百亿级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塑造100个世界知名品牌;到2030年形成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布局。这份“升级路线图”背后,藏着两个关键密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

在白酒行业,郎酒的实践堪称典范。其“古法酿造,现代设备,智慧生产”的三维体系,既坚守“12987”酱香酿造黄金法则,又通过品质研究院的7个大师工作室和智能生产线实现科研赋能。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国际化布局:与华为共赴威尼斯双年展展现东方美学,联合奔富、保乐力加发起世界酒庄联盟,让中国白酒以“地理坐标”身份参与全球竞争。
茶产业的变革同样迅猛。登陆港股的八马茶业构建了从智慧茶园到“中国好茶标准”的完整体系,通过全程可追溯系统确保品质稳定。这种“农业工业化”的转型,让传统茶产业具备了现代制造业的精准基因。
当政策东风吹起,企业如何接住这波红利?答案藏在“守正创新”的辩证法中。
丝绸老字号万事利给出了教科书级案例:一方面深耕织造、印染等非遗技艺,确保文化基因纯正;另一方面将AI花型设计、柔性供应链等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甚至推出数字藏品开拓新业态。这种“用科技语言重述传统”的策略,让千年丝绸在Z世代群体中焕发新生。

▲八马的智慧茶园
郎酒的“庄园经济”模式则创造了产业融合新范式。耗资200亿打造的赤水河左岸生态王国,不仅坐拥顶级产贮资源,更以金樽堡、敬天台等艺术建筑构建起“生长养藏”的生态叙事体系。这座占地10平方公里的白酒庄园,每年吸引数十万海内外访客,将传统酿造工艺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盛宴,进而推动青花郎成为米兰时尚峰会、全球最佳酒吧等国际舞台的常客。
这场变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景德镇陶溪川的釉彩文创让古瓷走进现代餐桌,片仔癀的数字化平台推动中药经典出海,荣宝斋的新手文房四宝套装重新唤醒年轻人的书写热情……这些案例揭示着一个真理:真正的经典从不是封存的标本,而是持续进化的生命体。

▲郎酒庄园
“守正”筑牢文化根基——无论是丝绸的提花秘技、茶叶的萎凋火候,还是瓷器的釉料配方、中药的炮制工序,这些核心技艺的坚守赋予品牌不可复制的时间价值。而“创新”则打开增长空间:科技重塑生产流程,设计重构产品形态,数字技术搭建用户桥梁。当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完成无缝对接,中国经典便完成了从“民族符号”到“世界语言”的蜕变。
这种蜕变的意义远超商业范畴。它让千年东方智慧以可感知、可体验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最终沉淀为文化自信的深层底色。正如郎酒庄园里那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敬天台,既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也是对文明传承的宣言——当中国经典真正成为世界时尚,我们传递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现代性的独特解答。

▲万事利从丝绸“老字号”焕新丝绸“新国潮”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