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马斯克万亿薪酬获批,黄仁勋为何不效仿?

时间:2025-11-07 13:11:24 来源:字母榜 作者:字母榜



2025年特斯拉股东大会在美国奥斯汀落下帷幕,身着黑色特斯拉夹克的马斯克在台上难掩喜悦——这场持续数年的“万亿薪酬”争夺战,最终以75%股东支持率通过。这场胜利不仅关乎天价薪酬,更是一场关于科技巨头控制权的深度博弈。



万亿薪酬背后的控制权保卫战

这份横跨十年的“业绩对赌”协议,设置了12层市值与运营目标。从2万亿美元市值起步,每5000亿美元为一个阶梯,最终挑战8.5万亿美元的终极目标。运营指标同样激进:交付2000万辆汽车、FSD活跃用户达1000万、100万台机器人及Robotaxi商业化运营等。

马斯克当前持有特斯拉13%股份(不计受限股),若完成全部目标,持股比例将突破25%。这个数字恰是他认为的“安全控制线”,在第三财季电话会议上,他直言:“打造机器人军队时,我需要确保不会被突然罢免。”

为推动方案通过,马斯克采取多重策略:强调关注人类文明未来、在社交平台发起“投票特斯拉”拉票行动、投放数字广告动员散户,甚至威胁若方案不通过将离开特斯拉。这场控制权保卫战引发激烈争议,特斯拉董事会主席公开支持,第七大机构股东明确反对,散户群体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黄仁勋的“佛系”治理哲学

与马斯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持有公司仅3%股份。即便英伟达以4.83万亿美元市值稳居全球第一,黄仁勋个人财富1633亿美元仅排全球第八,远低于马斯克的4914亿美元。



这种差异源于多重因素:

  • 股权激励策略:英伟达通过大量发行股票实施员工激励,黄仁勋持股比例从上市前的12.8%降至3%。截至2025年7月,未实现股票期权激励金额达140亿美元。
  • 管理理念差异:黄仁勋在播客中自豪表示:“我手下诞生的亿万富翁比任何CEO都多。”他亲自审核4.2万名员工薪酬,坚信“善待员工,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 企业发展阶段:特斯拉处于AI与机器人业务转型期,马斯克担心被罢免影响创新布局;英伟达则聚焦人工智能核心业务,近期与甲骨文、OpenAI达成大宗合作,巩固行业地位。

科技领袖的治理范式之争

马斯克的焦虑源于过往控制权失手经历,PayPal和OpenAI的教训使其对绝对控制权产生执念。而作为首次创业者的黄仁勋,行事风格更显平衡,既保持高调技术展示,又避免过度争议。





从持股结构看,马斯克不仅是特斯拉最大个人股东,其持股比例也远超机构股东(最大机构股东先锋集团持股仅为其一半)。而黄仁勋在英伟达机构股东中仅排第五,先锋集团持股8.73%是其两倍有余。

当前华尔街集体唱高英伟达,Loop Capital Markets预测其市值有望突破8.5万亿美元,与特斯拉薪酬方案终极目标巧合一致。但“人工智能泡沫论”也随之发酵,英伟达与OpenAI、甲骨文的“内循环”交易引发质疑。若泡沫破裂,黄仁勋的治理哲学将面临真正考验。

这场科技领袖的治理范式之争,折射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差异。马斯克需要绝对控制权推动激进转型,黄仁勋则通过员工激励构建长期竞争力。究竟哪种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