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六零(601360.SH)始终围绕“安全+AI”双主线战略推进业务发展。作为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在社交媒体上频繁提及人工智能、智能体(Agent)等前沿话题,引发行业广泛关注。10月24日,周鸿祎在北京接受红星资本局专访,就泡泡玛特等新消费现象、AI技术演进、人形机器人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当天,周鸿祎身着标志性红色上衣亮相,这是他完成眼睛晶体植入手术后首次未佩戴眼镜公开露面。“今天是术后第三天。”他向记者透露道。在访谈中,周鸿祎透露自己正投身智能体开发,这项工作让他重温40年前初学编程时的激情:“那种好奇、震撼与成就感,就像发现新大陆般令人振奋。”

当被问及“年轻人消费新风口”时,周鸿祎提出“情绪经济”概念。他以泡泡玛特为例指出,这类产品通过故事化命名和情感寄托设计,创造出传统商业思维难以理解的消费现象。“我们技术宅男曾建议给玩偶加入AI对话功能,但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认为‘无用就是有用’——正是这种非功能性设计,反而让消费者愿意购买多个产品寄托情感。”
经过与王宁的深入交流,周鸿祎发现若为每个玩偶设定独特人格(如MBTI的16种类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情绪经济与AI的结合将催生巨大市场。“无论是情绪经济还是其他新消费形态,最终都要依靠AI、大模型和智能体来重构行业。”他强调。
在谈及新茶饮现象时,周鸿祎以长沙茶颜悦色为例表示:“如果不从情绪经济角度解读,很难理解消费者对甜味饮品的狂热追求。这再次证明,传统商业逻辑已难以解释当代消费行为。”
针对视频内容中标注的“AI生成”提示,周鸿祎解释称,团队通过纳米AI产品实现脚本策划、数字人出镜与智能分镜生成。“观众反馈看腻了我的固定镜头,而AI生成的画面更丰富多变。”他透露,360内部践行“吃自己的狗粮”原则,通过一键成片、数字人3.0等产品迭代,验证AI工具的实际效能。
经过实践,周鸿祎得出两个关键结论:其一,大模型需通过智能体架构释放潜力,专业角色扮演与工具链配合才能最大化AI价值;其二,智能体协作模式类似人类组织,多智能体无缝配合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AI的写作、编剧和分镜能力已接近人类,且每天能产出海量内容。我预测2026年AI生成视频将超过人类创作总量。”
谈及人形机器人发展,周鸿祎认为该领域需解决物理感知、成本控制与核心算法三大挑战。“当前演示多集中于唱歌跳舞,真正的突破点仍在大模型与智能体。”他提出颠覆性设想:若再次创业,将聚焦纳米机器人研发。“这类毫米级设备可模拟红细胞功能,提升人体氧气输送效率,甚至增强运动表现。”
对于智能体的未来应用,周鸿祎指出两大方向:一是替代繁琐的软件操作,二是完成人类难以持续的工作。“未来每个人将使用数十个智能体,它们在你休息时也能自动完成任务,助你成为‘超级个体’。”他透露,360即将推出“P视频”智能体,可基于简单指令生成高质量视频,甚至研发短剧全流程生成技术。
针对创业者,周鸿祎建议重点关注智能体规划师与设计师岗位。“当前行业急需既懂业务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他以自身经历类比:“现在创建智能体的感觉,就像1985年我首次接触编程时那样充满探索欲。智能体不仅改变工作方式,更赋予每个人参与技术革命的机遇。”
在访谈尾声,周鸿祎强调企业家需适应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可以不成为网红,但必须理解流量逻辑。面对批评时,保持‘和而不同’的心态,从反面声音中汲取行业洞察。”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蔡权摄影报道
编辑 陶玥阳
审核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