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熊电器2025三季报深度解析:新消费转型下的韧性增长

时间:2025-11-07 21:08:41 来源:市值Observation 作者:市值Observation



文丨云潭

2025年,资本市场迎来新消费企业的爆发期:3000亿港元市值的泡泡玛特、1600亿的蜜雪集团、1200亿的老铺黄金……这些企业通过创新模式重构估值逻辑。与此同时,传统家电行业也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而小熊电器从“小家电制造商”向生活方式“新消费企业”的转型,正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样本。

【估值坐标重构:从制造到生活方式的跨越】

2025年,新消费企业在二级市场加速崛起:泡泡玛特凭借LABUBU实现市值逆袭,老铺黄金以古法工艺开辟高端赛道,毛戈平通过“东方骨相化妆法”完成从化妆师到品牌创始人的蜕变,若羽臣则从代运营转向自创品牌,将流量转化为品牌复利。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的估值普遍高于传统同行——泡泡玛特动态市盈率达40倍,老铺黄金、毛戈平PE超35倍,若羽臣更突破80倍,远超老凤祥、上海家化等传统企业。

在这一背景下,小熊电器的估值逻辑正经历根本性重构。传统家电企业依赖规模红利与成本优势,易陷入价格战泥潭,甚至沦为贴牌商。而小熊电器选择向“品质生活创造者”转型,通过产品创新、品质升级和全场景覆盖,为用户提供超越功能需求的愉悦体验。

副总经理刘奎指出:“我们不止满足家电功能需求,更通过全场景方案传递生活主张,让用户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中找到轻松可及的品质生活解决方案。”例如,针对Z世代父母的育儿痛点,小熊电器推出“喂养台”,集成消毒、泡奶、暖奶、摇奶、烘干、存取等功能,精准解决科学喂养焦虑。



这种以场景为切入点的解决方案,深度契合了用户对生活节奏与品质的追求。从“新需求”到“新供给”,再覆盖全场景,小熊电器的转型路径不仅开辟了新赛道,更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韧性增长:逆势中的业绩底色】

10月31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印证了小熊电器的转型成效。奥维云网数据显示,9月家电全品类零售额同比下跌19.2%,厨房小家电增速降至5.6%,7大刚需品类更呈现双位数萎缩。尽管国补政策短暂提振市场,但未来竞争环境将更加严峻。

在行业K型分化的背景下,小熊电器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91亿元,同比增长17.59%;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36.49%。同期,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速仅5.2%,小熊电器的增速远超行业大盘。扣非后净利润达2.27亿,同比劲增79.3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提升180.20%,盈利质量与营运效率显著提升。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56亿元,同比增加14.73%,归母净利润大增113.16%。更值得关注的是,非厨房小家电占比提升至33.98%,个护品类从2.94%跃升至12.77%,母婴类、其他类小家电分别实现40.54%、20.48%的增长。此外,海外市场表现亮眼,2019年进入越南后,品牌GMV从0跃升至2亿,上半年海外营收达4.12亿元,同比大增138.84%,占比达16.24%。



财务数据是战略的数字化表达。小熊电器跳出了厨房场景的局限,在更广阔的新场景中实现良性增长,并率先打开全场景发展空间。短期看,国补政策与母婴等新品类驱动增长;中期看,多品类扩张与数智制造优势构筑护城河;长期看,生活方式品牌的引擎动能强劲,发展势头才刚刚显现。

【创新驱动:构建爆款机制】

产品是新消费企业的核心。小熊电器坚持“产品为先”,从满足功能需求转向“用户需求导向”。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投入1.62亿元,同比增长6.93%,历年复合增速达40%;另一方面,以需求倒推研发,确保资源精准投入。公司已获390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超240项为发明专利,建立三级研发体系,拥有近600名研发人员。

为精准捕捉需求,小熊电器每年收集超2万条新品调研数据,形成“需求洞察-产品迭代-体验优化”的全链路创新闭环。例如,针对年轻人聚会场景,推出可同时涮火锅、烤肉、蒸玉米的“叠叠锅3.0”,其可折叠设计折叠后占地仅0.1㎡;针对育儿家庭外出痛点,推出行业首创的免插电“便携消毒盒”,重量仅750g,成为年轻爸妈的“便携消烘舱”。



数智制造能力是产品落地的基石。小熊电器已建立5大智能制造基地,占地约58万㎡,拥有4个整机工厂、多个零部件工厂及约2000㎡的测试评价中心,构建了“研发+智造+检测”三位一体的质量把控体系。

【未来展望:新消费标杆的崛起】

A股市场正见证新消费企业估值的扭转。会稽山凭借年轻黄酒潮饮股价翻倍,潮宏基以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成为珠宝新贵。而小熊电器,有望成为家电赛道新消费的标杆。

从战略层面的生活方式品牌转型,到战术层面的创新策略革新,小熊电器不仅跳脱了行业价格战内卷,更构建了持续驱动商业飞轮的良性循环。这一转型的势能,才刚刚迸发。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依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