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施洛斯经典投资框架——以显著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待市场修正估值后获利了结,这种策略无需对标的业务有深度认知,更强调安全边际与分散配置。本文将详细复盘运用该策略在中远海能(01138.HK)上的实战操作,80天实现近60%收益的完整逻辑链。
特约作者 | 杜志刚
2025年8月1日,笔者以约6.4港元的价格建仓中远海能H股,10月20日趁市场情绪高涨时以10.07港元清仓,持仓周期80天收益率达57%。这一操作完美践行了施洛斯"低估+分散"的核心原则:选择被市场冷落的资产,在极端低估时介入,利用市场情绪波动实现套利。
施洛斯在1989年访谈中强调:"We're buying in a way that we don't have to be too smart about the business"。这种被动投资方式通过三个关键要素构建安全网:市净率低于1的资产定价、可覆盖有息负债的流动资产、行业准入壁垒形成的垄断优势。中远海能的案例恰好符合这些特征。
1. 港股折价带来的估值优势
根据2025年7月发布的定增方案,中远海能A股发行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而当时H股市净率仅0.77倍。这种估值差异意味着H股股东将直接受益于每股权益的增厚,形成天然的安全边际。
2. 底部区域的股息吸引力
尽管6.4港元的买入价较52周低点5港元反弹28%(略超施洛斯通常要求的10%安全区间),但7%的税前股息率提供了下行保护。历史数据显示,公司近三年分红率稳定在40%以上,2024年每股派息0.35港元。
3. 可控的财务杠杆风险
51%的资产负债率虽高于施洛斯偏好的30%标准,但央企控股背景降低了破产风险。更关键的是,公司运营着全球规模最大的油轮船队,覆盖VLCC、苏伊士型等全谱系船型,形成显著的行业壁垒。这种垄断优势使得有息负债比例38%、流动比率1.15的财务结构具备合理性。
4. 控股股东的真金白银背书
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控股股东累计增持5972万股A股,均价12.07元/股(约合13.5港元),较H股买入价溢价超110%。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为H股投资者提供了双重安全垫:既印证了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又创造了潜在的并购溢价空间。
5. 现金流驱动的可持续性
过去九年累计经营现金流550亿元,是税后利润的4.3倍。这种"赚钱能力"与305亿港元市值形成鲜明对比,即便考虑重资产折旧因素,公司仍具备持续分红和资本开支的能力。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在手现金及等价物达87亿元,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本次操作的成功,本质上是对施洛斯"买得足够便宜"原则的极致演绎。虽然买入时股价已反弹28%,但七大安全边际要素(估值折价、股息保护、央企信用、行业地位、控股增持、现金流、破产成本)构建了立体的防护网。特别是原油运价在9月后的意外上涨,虽非预期内事件,但进一步验证了低估资产的弹性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策略对估值判断的准确性要求极高。笔者在操作中设置了严格的止损纪律:若股价跌破5.8港元(较买入价下浮10%)将启动止损机制。这种风控框架与施洛斯"永远不要亏损本金"的信条一脉相承。
(作者系资深价值投资者,本文所述个股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刊载于《证券市场周刊》2025年10月25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