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9连板后跌停!“白衣骑士”驾到,国资离场,*ST宝鹰进入保壳倒计时

时间:2025-11-07 22:07:50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雨辰

近日,*ST宝鹰(002047.SZ)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由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横琴集团”)变更为海南世通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世通纽”),实际控制人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傅晓庆、傅相德姐弟。至此,珠海国资接盘五年的“国资托底”故事宣告落幕。

自10月27日复牌以来,*ST宝鹰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11月5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ST宝鹰证券部,其工作人员表示:“近期股票严重异动或与‘易主’相关,也许是市场对我们未来的运作存在一些猜测。”至于公司今年是否有望“摘星脱帽”,该人士称:“主要看2025年净资产能否转正,若今年能扭负,就不会触发退市条件。”

不过,11月7日,*ST宝鹰股价迎来“9连板”后的首个跌停。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收3.55元/股,总市值约53.83亿元。

国资5年耗资45 亿元“托底”

*ST宝鹰(此前证券简称为“宝鹰股份”)成立于1993年,主营建筑装饰工程,上游涉及水泥、木材、铝材等原材料,下游深度依赖房地产、公共建筑及商用项目。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让*ST宝鹰这一与房地产深度捆绑的建筑装饰企业迅速陷入困境。2020年,*ST宝鹰来自某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曾一度超过四成。2021年,因某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ST宝鹰对该地产企业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按50.48%比例计提16.75亿元坏账准备;2022年又按80%比例补提5.84亿元,同时因投资珠海建赢确认3.17亿元亏损。叠加客户信用风险暴露,当年额外计提12.81亿元减值准备。

由上述地产企业引发的大量应收款坏账,直接导致*ST宝鹰2021-2022年合计亏损超38亿元。

而在2020年,珠海国资就开启了介入进程。2020年1月,*ST宝鹰引入航空城集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2023年3月,大横琴集团通过协议受让及表决权委托,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为“托底”企业,珠海国资分阶段持续投入:2020 年 5 月,航空城集团以 5.48 元 / 股收购*ST宝鹰 2.95 亿股,耗资约 16.16 亿元,2022 年 1 月再以 4.04 元 / 股参与定增 1.75 亿股,追加投入约 7.06 亿元,该阶段合计投入 23.22 亿元;2023 年 2 月,大横琴集团以 4.932 元 / 股收购航空城集团所持 2.95 亿股,耗资 14.55 亿元,2024 年又以 7.8 亿元接盘亏损严重的子公司宝鹰建设(其中 7.8774 亿元以债权抵销,55.18 万元以现金支付),该阶段合计投入 22.36 亿元。综上,珠海国资累计总投入约 45.58 亿元。

但在种种“托底”措施下,*ST宝鹰亏损局面仍未扭转。Wind数据显示,*ST宝鹰2021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52亿元、-21.88亿元、-9.71亿元和-7.42亿元,四年累计亏损约55.53亿元。


图片来源:Wind

2025年4月28日,*ST宝鹰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ST宝鹰”。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仅3.12亿元,同比下降74.35%,归母净利润亏损2375.84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81.82万元。

*ST宝鹰公告称,若截至2025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无法转为正值,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民企携 8 亿定增接盘

在连年亏损、退市风险迫近之际,*ST宝鹰迎来第三次“易主”。

10月24日晚间,*ST宝鹰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由大横琴集团变更为海南世通纽,实际控制人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傅晓庆、傅相德姐弟。

根据公告,此次控制权变更采用“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全额定增”的组合方式。大横琴集团拟将所持*ST宝鹰5.01%的股份转让给海南世通纽,转让价格为每股不低于4.67元,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不低于3.55亿元。

与此同时,大横琴集团及其关联方将放弃其持有的全部*ST宝鹰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为新控股股东拿下控制权“扫清”道路。

此外,*ST宝鹰拟向世通纽定向发行不超过4.23亿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权变更的同时,各方还作出了一系列与“保壳”相关的承诺。大横琴集团承诺,在2026年度结束前,将确保“*ST宝鹰”恢复为“宝鹰股份”。若未达成该目标,双方将解除《股份转让协议》。

对于*ST宝鹰的主要业绩来源——核心子公司宝鹰建科,大横琴集团承诺在2026年度及2027年度,每一会计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均不低于3亿元,且各年度均不发生亏损。若未实现,大横琴集团将以现金方式向*ST宝鹰进行补偿。

跨界光电半导体能否 “改命”?

此次接盘的海南世通纽,成立于2025年9月10日,自设立以来未实际开展经营。

其实际控制人傅晓庆、傅相德姐弟控制着14家企业,涉及金融、建筑工程、贸易、新能源及矿业等多个领域。

新股东拟入主的同时,*ST宝鹰宣布拟投资布局光耦合器项目,以谋求向光电半导体领域转型。

不过,*ST宝鹰在公告中坦言:“截至目前,公司暂未开展高端光耦产业领域相关业务,暂未签署相关领域的投资合作协议及订单,产线尚未开始建设,未来能否形成实质性业务、产生经营效益、实现商业化以及具体业绩情况均存在不确定性。”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建筑装饰跨界光电半导体,技术壁垒高、资金周期长,难度不亚于“改头换命”。两三年前,地产企业跨界新能源成为“保壳”热门路径。如今风口转向半导体,但资本市场是否仍会买账,仍是未知数。

距离年底已不足两月,留给*ST宝鹰“保壳”时间已所剩不多。“后续可以关注我们的公告,一定会有(避免退市)举措。”前述*ST宝鹰证券部工作人员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