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
正全力冲刺A股上市的桂林银行,近日却遭遇监管“当头一棒”——广西证监局对其基金销售业务开出警示函,直指两处关键违规问题。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该行合规管理的短板,更为其上市进程蒙上一层阴影。
据广西证监局官网披露的〔2025〕036号文件显示,监管部门在对桂林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现场检查中,发现两大核心问题:
一、专业资质缺失:个别分支机构基金销售业务负责人及信息管理平台运维人员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违反行业准入基本要求;
二、合规流程失守:业务负责人与合规风控人员未对宣传海报出具合规意见书,且部分海报未突出风险提示,涉嫌误导投资者。

监管部门明确指出,上述行为违反《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三项核心法规,要求桂林银行限期整改并提交书面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早在2015年8月即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当时监管层已强调“加强风险防范、保护投资者权益”,此次违规可谓“旧疾未愈又添新伤”。
上市冲刺期暴露合规短板
作为广西首家启动A股IPO的城商行,桂林银行自2023年8月进入辅导期以来动作频频。然而,今年4月中信证券出具的辅导报告已揭示其三大隐患:
尽管该行计划2025年二季度完成辅导验收,但目前尚未公布最新进展。此次基金销售违规事件,无疑为其上市进程再添变数。

规模扩张下的质量隐忧
截至2025年9月末,桂林银行总资产突破6056亿元,较年初增长5.06%,在广西12个地级市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但规模扩张背后,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恶化:
经营业绩方面,该行前三季度营收92.91亿元(同比-2.45%)、净利润21亿元(同比-7.58%),主要受投资收益下滑及业务管理费增加拖累。


合规整改与上市博弈
业内人士指出,桂林银行当前面临“规模冲刺与质量提升”的双重考验。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基金销售违规事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方面需投入资源整改合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延缓上市审核进度。该行能否在2025年二季度前完成辅导验收并提交合格答卷,将成为其上市成败的关键节点。
从更宏观视角看,此次事件也为中小银行合规发展敲响警钟。在冲刺资本市场的道路上,唯有将合规经营视为生命线,才能真正赢得投资者信任与监管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