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由十四家主要农产品协会组成的“美国农产品贸易高级访华团”抵达上海,参加了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美国谷物协会(USGC)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CFNA)联合主办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作为本届进博会的配套活动,此次论坛得到了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大力支持,并于11月7日圆满落幕。
今年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聚焦于加强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与互信,旨在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确定性,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加剧、供应链中断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论坛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贸易在中美关系中继续发挥“压舱石”的关键作用。本届论坛积极推动中美双方的开放沟通,进一步拓展两国在农业经贸领域的合作空间,实现合作共赢。

在讨论环节,多位美方产业协会代表共话两国农业合作发展,深化农产品领域合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达1.05亿吨。中美大豆贸易不仅是两国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是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保障。美国农业部《2025农业展望报告》预测,2025—20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4.27亿吨,其中美国贡献超过四分之一,而中国进口量预计保持在1亿吨规模。这一庞大的贸易体量使得美国始终将中国视为大豆贸易的首要合作伙伴。
随着近期中美就经贸问题开展建设性磋商和会谈,中国正在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大豆贸易仍将是两国农产品合作的重要纽带,其供应链的稳定对双方农业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苏健(Jim Sutter)作为论坛主持人,在活动开场便表达了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前景持续回暖、焕发新活力的期待:“农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促进国际合作与互信的桥梁,而中国始终是包括美国大豆在内的众多农产品的重要贸易伙伴。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以开放、共赢的姿态推动贸易关系向前发展,携手各方深化合作,稳中求进,共创长远价值。”
中国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长陈超在致辞中表示:“中美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业合作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互补优势和市场潜力,双方合作互利共赢,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稳定的经贸关系为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环境,农业合作又反过来促进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中美农业合作空间广阔,双方携手共进,定能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
美国大豆协会董事莫岸泽(Andrew Moore)分享道:“当前,中国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高标准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美国大豆以可持续、可靠、低碳的优势,能够助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美国农民始终秉持责任与创新精神,致力于为中国伙伴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开放、稳定、互利的贸易关系。我们期待携手前行,为全球提供安全、可负担的食品,共创可持续的未来。”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称:“中国始终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推动平等对话与务实合作。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关乎两国,也影响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维护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产品及食品领域合作,建设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美国谷物协会主席马克·威尔逊(Mark Wilson)以小镇视角分享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真谛:“人类最珍视的是家庭。如何让下一代的生活比这一代更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两国虽有不同需求,却同样怀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并能相互成就。携手合作,才能让更多人享有更优质的食物与生活。这正是世界所期盼的榜样——证明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伙伴与盟友。”
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
在集体讨论环节,与会嘉宾探讨了如何加强合作、投资,以实现长期共赢,并就拓展贸易与市场机遇、推动共同发展交换了意见。
加州巴旦木协会高级贸易政策专家石耐劳曾在中国生活过,他介绍道,加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中海气候,生产的杏仁多数用于出口,而中国一直是其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过去三十余年,该协会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与众多进口商、加工商共同成长。
美国种子贸易协会中国代表但芳称,进博会是建立互信的桥梁,而信任是创新的基石。该协会涵盖从紫花苜蓿到西葫芦的各类作物种子,致力于为全球农户提供优秀品种。“期待通过进博会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中美种业在全产业链的合作与交流”,但芳说。
此次也是加州葡萄酒协会首次参加进博会,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地区总监布鲁斯介绍,加州生产了全美85%的葡萄酒,出口量同样巨大。自2006年以来,他一直见证中国市场演变。他表示,加州葡萄酒将继续以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美国威斯康辛州花旗参农业总会代表鲍勃·卡尔杜斯基(Bob Kaldunski)称,威斯康辛州生产了美国98%的花旗参,其中约65%直接出口至中国,另有约15%经加工后最终回流中国市场。“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已经是超过百年的深厚关系”。
美国稻业联盟中国区市场专员戴文韵强调,美国稻米产业建立在高效、可持续、高品质的基础之上,美国大米采用先进的富集加工技术,种类丰富且均为非转基因产品。
“我们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并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溯源。美国稻农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相信美国大米的高品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戴文韵表示。
与会者还表示,中国市场已经呈现出“消费者驱动供应”的趋势,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也是日后需要提升的竞争力之一。
摄影周秭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