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古怪!2025年4月,当上市公司*ST长药(原长药控股)的破产重整申请首次延期时,已有媒体质疑其财务存在异常。随后7月、10月两次延期,更让外界确信这家创业板公司背后必有隐情。近日,随着证监会一纸立案告知书下达,一场涉及财务造假的资本骗局正式浮出水面。
11月7日,*ST长药突发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调查。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极少无依据启动调查,此次立案意味着财务造假已基本坐实,仅存情节轻重之分。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公告中以加粗字体警示:
“若后续经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这场风波中,受伤最深的不仅是普通股民,更有被誉为“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的湖北巨富龚虹嘉。这位曾以245万元投资海康威视,最终获利数百亿的投资人,此次以产业投资人身份参与*ST长药重整。根据协议,其认购转增股份价格仅2.42元/股,远低于当时4.9元/股的市场价,若重整成功可轻松实现翻倍收益。然而,证监会立案调查直接打乱了这一精心设计的资本运作计划。
这并非龚虹嘉首次在破产重整中受挫。2020年,他斥资4.67亿元参与天翔环境重整,试图助其恢复上市。但2021年天翔环境恢复上市申请被否,最终强制退市,导致数亿投资血本无归。

回溯*ST长药造假根源,需追溯至其前身康跃科技的转型之路。这家1989年成立的山东寿光齿轮箱厂,2001年改制后于2014年上市。次年便陷入亏损,2017年通过收购光伏设备资产试图转型,却因9亿元收购的资产两年后缩水至3亿元,计提6亿元商誉减值。2020年,原控股股东套现9.3亿元离场,新实控人吴敏文接盘后立即启动14.14亿元医药资产收购,剥离内燃机业务,更名为长药控股。
问题恰恰出在这次转型。被收购的湖北长江星医药主营中药饮片和医药批发,本质是药品“倒手”生意。令人震惊的是,这家批发商长期只出货不收钱,导致长药控股应收账款暴增。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计提近11亿元信用减值损失,绝大部分为医药业务坏账。更严重的是,实控人罗明作为关联方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加剧了资金链危机。

2024年,长药控股债务逾期引发连锁诉讼,大量银行账户被冻结,医药业务营收从10.7亿元骤降至4700万元。被高估的14.14亿元医药资产计提10亿元减值损失后,公司直接资不抵债变为*ST长药。此时,龚虹嘉牵头的投资团才进场重整,却未料到财务造假问题会在此刻爆发。
除应收账款异常外,长江星医药还欠缴1.2亿元税款。其自2011年起存在大量未开票业务且未主动报税,直至2020年因被收购才补报,但至今仍未缴清。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虽被收购,实际控制权仍掌握在原实控人罗明手中,欠税、占资等问题均由其一手造成。

罗明曾公开表示:“致富当思源,作为企业,长江有责任回报社会;作为企业家,自己更应为社会公益事业尽心尽力。”这句与某许姓企业家如出一辙的表态,如今看来颇具讽刺意味。当实控人将企业视为提款机,当资本运作凌驾于合规经营之上,*ST长药的结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