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一场体育盛会,让深圳再次成为焦点——这里不仅上演着未来城市的科技大秀,更用硬核实力诠释了何为“赛时顶配,日常标配”。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临近,深圳的“黑科技”阵容集体亮相: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夸父”担任火炬手,AI裁判精准执裁,机器狗驮着吉祥物奔跑入场,AI无人船与直升机完成空中接力……这些曾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在深圳真实上演。

十五运尚未开幕,深圳已凭多个“首次”刷屏:

图源:羊城晚报
但真正的“硬实力”藏在细节中。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一套数字孪生系统正实时监测6.8万平方米场馆:
这种城市级操作系统的能力,已远超传统赛事保障范畴。

图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的“未来感”同样体现在观赛体验上:
这些技术不仅代表中国智能科技顶尖水平,更彰显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硬实力。
大型赛事的共同难题是“赛时热闹、赛后闲置”,而深圳的答案在于:
十五运中亮相的科技元素大多来自深圳本土企业。深圳组建科技专班,搭建企业与赛事对接平台,31家企业的43件前沿产品通过赛事落地。从赛事照明到全景拍摄,从无人机编队到智能安检,深圳已构建覆盖赛事运营、观赛体验、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这场全运会,既是体育竞技场,更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在场馆规划上,深圳摒弃“为赛而建”的短视思维:

图说: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整体鸟瞰图
图源:深圳工务署公众号
许多赛时应用将在赛后继续服务城市:
深圳的可贵之处,在于将赛事视为“压力测试”——用最高标准、最严场景、最新技术,同时拉动产业、城市治理、民生三个维度,再将极限落地为日常。

真正的城市竞争力,不在于举办多少大赛,而在于让每个普通人从大赛中受益。全运会对深圳而言,更像是一个催化剂,激活的是一个早已准备就绪、蓄势待发的庞大系统。
这或许就是未来城市的真实答案——不止于科技,更在于细节入微;不止于高楼大厦,更在于行动扎实。

图源:魅力全运 活力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