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陶冬深度解析:美联储降息背后的政策转向与独立性挑战

时间:2025-09-22 03:05:41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近日,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陶冬就美联储最新政策动向发表深度分析。其指出,2025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表面符合市场预期,实则暗藏政策重心转移的重大信号。



‘风险管控’定调:就业权重超越通胀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性为‘风险管控’,强调‘下一步行动并不明确’。陶冬解读称,这标志着美联储三年来的‘物价稳定优先’原则发生根本转变,就业市场指标权重显著提升。‘虽然不排除物价反弹可能带来的影响,但决策天平已明显向就业端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刻意回避‘持续降息’表述,陶冬认为这既是对现实的妥协——承认经济压力需要政策调整,又试图维护美联储决策独立性。‘降息大门仅开了一半,鲍威尔在政治压力与专业判断间走钢丝。’

独立性危机:白宫施压下的机构重塑

当前特朗普政府正通过人事布局削弱美联储自主权,其要求最高法院解职理事丽莎·库克的诉求若获支持,将成为全球央行独立性的里程碑式判例。陶冬预测,随着2026年5月鲍威尔任期结束,新任主席将更服从白宫经济目标,‘美联储或从政策制定者沦为执行者’。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独有。陶冬指出,全球主要央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独立性持续弱化,‘财政刺激依赖央行购债填补赤字,已成为普遍现象。’

市场提前反应:流动性涌向资产价格

尽管政策路径尚未明朗,金融市场已提前定价宽松预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呈现短期下行、长期上行的陡峭化特征,反映投资者对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短期债券因降息预期被抢购,而长期债券收益率走高,显示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质疑。’

关于通胀风险,陶冬认为当前流动性过剩主要推升金融资产而非消费物价。‘股票市场上涨获得政策默许,而消费物价上涨将引发社会不满,这种差异化处理或成常态。’

美元资产配置: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价值

面对‘去美元化’交易兴起,陶冬强调需区分战术与战略配置。‘欧洲、日本短期加息吸引资金外流,但三年期以上资产配置仍应首选美元。美国的科技创新生态与资本市场规模,构成其货币的核心支撑。’

对于全球经济格局,陶冬用‘水牛’概括当前特征:流动性泛滥主导的资产价格波动。‘尽管中间会有剧烈震荡,但过剩资金持续涌入将推高各类风险资产价格。’

这场政策转向与市场博弈的深层影响,正随着美联储人事更迭与白宫经济战略调整逐步显现。全球投资者需在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间,重新校准资产配置的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