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幻想一夜暴富、坑股民套现的资本大忽悠,栽了跟头。近日,资本市场曝出惊天大雷,深交所震怒,罕见地向5名律师和两名注册会计师发出监管函,原因是他们在执业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执行核查不到位,发表意见不审慎。而这家违规操作的公司,正是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领域的明星企业——贝特电子。
明星企业贝特电子的“辉煌”过往
贝特电子在创投圈曾被视作电子保护元器件领域的“拓荒者”和“领头羊”。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东莞,有5位创始人,分别是韩露、刘汉浩、易鹏举、黄卫平、卢志明,他们在汽车、光伏储能、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各有专长且十分团结。董事长韩露曾表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寻找搭建核心团队,树立坚定目标和使命,团结一致,在时代的危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贝特电子真正崭露头角是在2016年,公司挂牌新三板后展开多轮定增,吸引了一大批知名VC/PE进场。当时“双创”热潮兴起不久,A股、港股对VC/PE不太感冒,多数机构通过投资新三板公司获利,贝特电子凭借“独特”背景与技术水平“上位”。所谓“独特”背景,一是韩露曾在外企打拼,二是贝特电子前身为德国电力电子公司“Wickmann在华子公司”,这种拥有天然技术优势和客户优势的创业项目,很难不让VC/PE心动。而且,贝特电子精准踩到了全球即将掀起的新能源汽车风口。
贝特电子研发出了过流保护元件(熔断器)和过温保护元件(自恢复保险丝),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当汽车高压电路短路时,熔断器能在毫秒级时间内熔断,切断数千甚至上万安培的短路电流,防止电弧引发火灾或设备损坏;自恢复保险丝能迅速从低阻态转变为高阻态,切断电路,故障消除后又能使电路重新恢复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就这样,贝特电子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卫士”,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口崛起备受瞩目。
在新三板融了几轮钱后,贝特电子觉得新三板已无法满足其融资扩张需求。2018年,新能源“起火”事件频发,尤其是“领头羊”特斯拉“自燃”引起外界强烈关注,贝特电子似乎看到了更多融资机会,果断离开新三板。资本也眼疾手快,以为吃到了香饽饽,对贝特电子进行战略投资。据说,贝特电子在新能源行业的最大“筹码”是跟比亚迪合作,那个阶段比亚迪和特斯拉争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抓住比亚迪无疑就抓住了一个庞大市场空间,有了客户比亚迪,贝特电子的资本前景一马平川。
贝特电子的IPO“疯狂之旅”
在挑战A股IPO前,贝特电子的口碑风评“很好”,VC/PE在创投圈经常给它站台,韩露也被描述成“草根创业者代表”。韩露的履历媒体报道不多,他不像其他技术型创业者那样有着“顶级”学历,他的一切来自外企,实现了草根逆袭。至于他怎么跟其他4位创始人建立友谊,至今是个谜。按理说,拿过VC/PE融资的创业者喜欢对外聊“传奇”经历,但韩露和他的伙伴们很低调,不过他们与Wickmann有较深连接,只是这家外企在贝特电子成立第二年(2004年)就“消失”了,被一家美国公司收购。
贝特电子很“高调”,大举进军光伏储能、家用电器、消费电子行业,其客户皆是各个行业的龙头,包括比亚迪、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立讯精密、亿纬锂能、格兰仕等。能同时拿下如此多的豪门客户,着实令人惊叹。而且,贝特电子有“真本事”,创始团队学历虽不是“顶级”,却“极具技术实力”,公司在研发人员总数或不足全体员工10%的状态下,搞出了“121项国家级专利”,包括18项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哪怕到了IPO梦碎的2025年,贝特电子仍在坚持不懈地搞研发和专利,还取得了“一种稳固性强的保险丝实用新型专利”。
2023年,对未来充满幻想的贝特电子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若顺利,有望冲刺“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第一股”。VC/PE很兴奋,有投资人在朋友圈表示:“贝特电子是新能源安全守护者,一定会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贝特电子趁势公布了招股计划,拟募资5.5亿元,其中拟投入3.5亿元扩大产能,5700万元提升技术研发实力,1.4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业绩层面,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从4.49亿元增长至6.2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8.19%;扣非净利润从3048.34万元增至8279.17万元,复合增长率高达64.8%。根据百度文库报告,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中的熔断器市场在2024年至2029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约6.5%,自恢复保险丝的市场增速与行业整体趋势相近,贝特电子的增长“遥遥领先”行业,风头无二。
深交所重拳出击,贝特电子问题暴露
“遥遥领先”的公司很容易被重视,在深交所的审核问询和现场核查时,贝特电子的问题逐渐暴露。监管查出了贝特电子业绩增长的不对劲,发现其发布招股书前收购了一家公司,要求保荐机构核查业务、人员、财务等方面的整合效果。贝特电子在回复中声称“整合有效”,但眼尖的监管进一步追问发现,被收购公司未使用贝特电子财务系统,人员考勤、用印审批未接入贝特电子对应系统,贝特电子对收购公司的人事、资金管理不符合内控制度规定。
更“离奇”的是,这家“极具技术实力”的公司不仅研发人员占比低,研发人员的数量还被虚增了。深交所监管函指出,贝特电子认定的部分“全时研发人员”实际为非研发人员或非全时研发人员,也就是把与研发工作无直接关联的员工放到研发团队凑数,这些人可能是销售、文秘,也可能是保安、食堂厨师,真是离谱至极。
除了研发人员水分极大外,贝特电子还涉及多项造假。一是故意不披露“体外资金池”。监管查明,发行人存在未披露的“体外资金池”,用于代垫费用。“体外资金池”是指公司在正常财务账册体系外,通过个人账户等非正规渠道进行资本运作,它是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隐蔽性强、难以追溯、功能复合、误导股民四大特征,是财务造假、挪用资金、虚增利润、隐藏关联交易的万能工具,会误导投资者,掩盖真实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让股民血本无归。
二是未披露业绩承诺协议。深交所曾问询是否存在业绩对赌安排,贝特电子回复“不存在”。经核实,贝特电子与被收购公司原股东签署了未披露补充承诺协议,涉及业绩承诺、第三方购股及原股东权益等条款,故意隐瞒关键信息,为现有股东埋下了大雷。
贝特电子的“算盘”打得可真精,既想吃掉股民,又想不对收购标的负责,还想坑死股东。更狠的是,公司不存在单一控股股东,5位创始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公司,“出问题一起背锅,平摊风险”。眼看问题太多,贝特电子想到了“曲线IPO套现,找个接盘侠全身而退”。
曲线IPO失败,贝特电子梦碎
2025年10月,“扬州女首富”梁勤的扬杰科技进入媒体视野,扬杰科技拟以22.18亿元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扬杰科技认为“捡了个大便宜”,“扬州女首富”差点变成2025年资本市场最“冤大头接盘侠”,贝特电子5位创始人马上要赢麻了,不仅顺利现金套现,还能成为上市公司子公司“曲线IPO”。但这笔收购交易上个月底突然“不欢而散”。
双方最初的解释是“文化与管理分歧”,真实情况势必跟监管重拳有关。而在最近,参与过贝特电子IPO的5名律师和两名注会被认定“执业过程中存违规行为”。这意味着,贝特电子的IPO套现幻想彻底告吹。天眼查APP上,贝特电子已贴上“司法案件”标签,股民庆幸躲过大雷,入局的资本则被坑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