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银行‘二永债’大规模赎回潮:原因与影响深度解析

时间:2025-09-22 08:15:09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近期,银行二级资本债券与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简称“二永债”)市场掀起了一轮密集赎回潮。据北京商报9月21日报道,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相继发布公告,全额赎回2020年发行的“二永债”,单笔赎回金额从数十亿至数百亿元不等。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开年以来,银行“二永债”赎回规模已达7292.8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二永债”赎回潮席卷银行业

9月以来,银行赎回存量资本补充工具的动作愈发频繁。9月15日,建设银行宣布全额赎回2020年9月发行的6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同日,齐鲁银行也完成30亿元永续债赎回,并明确表示“根据募集说明书条款,发行五年后有权选择赎回”。此前,中信银行与宁波银行已分别于8月14日和8月11日完成400亿元、100亿元二级资本债的赎回。

从全年数据来看,这一趋势更为显著。Wind数据显示,2025年银行“二永债”赎回规模较2024年全年的1.1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80%,显示出银行业资本管理策略的深度调整。

多重驱动因素助推赎回潮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指出,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是利率环境、监管要求与资本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宏观利率持续下行,银行通过“赎回旧债+发行新债”的模式,可利用更低的融资成本替换高成本债务,从而提升净息差与盈利能力。

同时,监管新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例如,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国有大行需满足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不低于16%的硬性指标。为达标,银行需通过置换旧债优化资本结构,增强风险抵补能力。

资本结构优化下的置换逻辑

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在资本计入比例上更具优势,可快速补充银行二级资本,改善资本充足率等核心指标。高政扬分析称,二级资本债采用“5+5”期限结构,存续满五年后资本补充效率每年衰减20%。若不提前赎回,旧债的资本贡献将逐年弱化,进而影响银行合规水平。

因此,银行选择“以新换旧”的模式,既能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又能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同时控制融资成本。数据显示,2025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已达约1.25万亿元,反映出市场对资本补充工具的旺盛需求。

未来置换节奏或进一步加快

随着更多存量资本工具进入赎回窗口期,逆周期资本监管要求可能推动“二永债”置换提速。高政扬认为,在新资本管理办法框架下,银行需通过发行低成本、高适配性的“二永债”满足监管需求,增强风险缓冲能力。

从供给端看,若宏观利率维持下行趋势,银行发行新债的成本优势将持续存在,“以新换旧”的收益空间将进一步激励赎回操作。预计未来,银行将把“二永债”作为核心置换标的,加快置换节奏以适配新规要求。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