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汇聚于巴西贝伦——这座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门户的城市,迎来了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在这场国际盛会上,一个来自中国的“老朋友”再次成为焦点:伊利集团连续第二年受邀参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乳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作为连续多年稳居全球乳业五强、亚洲最大乳企的伊利集团,其副总裁徐克在大会上强调:“面对气候变化,企业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伊利通过开发碳中和产品、构建全链路双足迹管理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伊利的可持续版图中,金典品牌始终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去年COP29上,金典以一款全程减碳的有机纯牛奶完成新品发布,证明“一杯真正可持续的牛奶”可以成为现实;今年COP30,金典则携成熟的“绿色有机减碳产品矩阵”亮相,系统性展示中国乳业在气候治理领域的实践成果,为行业提供“有机+减碳”的标杆样本。
01 乳业为何必须参与COP30?
2025年,气候治理已从政府谈判桌上的议题,深度渗透至日常生活与产业体系。食品与农业作为跨越土地、水、能源与运输四大关键链路的领域,对全球碳排放具有长期结构性影响。乳业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链条之一,其生产、供应、资源配置的可持续性,不仅关乎社会责任,更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韧性。
全球资本估值逻辑正从“增长速度”转向“组织韧性”——企业能否在不确定性中稳定经营?其资源配置是否可持续?徐克指出:“可持续能力,是企业应对未来风险的真正韧性。”乳业作为连接土地、水源、能源、养殖、加工、冷链运输与消费者的超长链条,其复杂性决定了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伊利连续两年受邀参会,标志着中国乳业头部力量已纳入全球“可持续行动解决方案提供者”序列。
当许多企业仍停留在讨论可持续、发布理念性ESG报告的阶段时,伊利已系统落地行动:发布全球食品行业首个《ESG价值核算报告》,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上下游伙伴共同减碳与创新,形成高标准、高韧性的可持续产业生态。

要让可持续体系被公众感知与验证,必须有具体品牌载体。金典正是伊利将理念转化为产品实践与消费价值的关键代表。
02 金典的可持续路径:从“有机”到系统化
可持续的难点不在于认同,而在于落地。金典的突破在于,它未从减碳直接切入,而是先将“有机”打造为可感知、可信任、可长期坚持的消费选择。通过构建“标准、产地、奶牛、营养”闭环全链价值体系,金典为可持续奠定规模化基础。
这一体系以高规格标准为起点。金典遵循六国有机体系,将有机视为严苛门槛: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天然草原的纯净草源,到有机牧草饲养、自由放牧的奶牛管理,再到膜过滤、低温处理等工艺保留天然营养,最终通过GAP一级认证牧场与三重美味工艺,确保生牛乳标准高于欧盟,为消费者提供纯净顺滑的口感体验。
金典的“有机、减碳、可持续”路径清晰可见:品质是底层逻辑,可持续是内生结果。但要让这一选择被更广泛坚持,需进一步升级为系统性样本。
03 构建可持续发展产业样本:从产品到全链路
去年COP29,金典以一款有机减碳纯牛奶证明“全程减碳牛奶”的可行性;今年COP30,金典则推出层次分明的绿色有机减碳产品矩阵:

这一矩阵解决了减碳的“高度”与“广度”问题,其支撑是金典构建的全链路减碳体系:上游通过“有机”标准实现天然减排;中游建成中国乳业首家碳中和认证的“零碳工厂”,重构能源结构与生产流程;下游全面采用FSC可持续包材,让消费者通过一次购买即可参与可持续行动。
对于乳业而言,“碳”仅是可持续维度之一,“水”资源同样关键。伊利在COP30提出“碳足迹+水足迹”双足迹管理体系,覆盖原料、生产、运输到产品的全链条。金典作为“碳足迹”先锋,安慕希则补全“水足迹”版图:其通过节水程序获得行业首个《水足迹认证证书》,并推出环保包装,斩获IDF乳品创新奖等8项荣誉,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系统解决方案。


从金典到安慕希,伊利以覆盖“碳”与“水”的系统性方案,为COP30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中国乳业样本。
结语:让减碳成为日常选择
气候治理的决胜点在于系统解决方案的落地。金典的实践表明,可持续能否持续,关键在于行为成本。当消费者拿起金典牛奶时,无需改变习惯或额外付出,选择本身即成为参与——可持续由此嵌入日常生活最小单位,真正成为一种可坚持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