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财帝
杭州西溪湖畔的阿里巴巴总部与北京中航矮楼的字节跳动办公室,相隔一千二百公里。这两家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企业,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驶向同一个深海——人工智能的狂飙时代。当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谁能在AI竞赛中率先拿到通往未来的船票?

马云与张一鸣,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基因。这种差异,从企业创立之初便已注定。
1999年创立的阿里巴巴,始终秉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从B2B外贸平台起步,逐步构建起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商业基础设施。在AI时代,阿里选择“产业赋能”路径:将AI技术深度融入电商、物流、金融等实体经济场景,试图通过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价值链。例如,其智能客服系统已覆盖80%的售后咨询,物流机器人日均处理包裹量突破千万级。
2012年成立的字节跳动,从诞生起就带着强烈的技术基因。张一鸣打造的推荐算法,彻底改变了信息分发模式,使今日头条、抖音成为现象级产品。在AI领域,字节延续“技术驱动”战略:从大模型研发到AI应用开发,试图用技术重构内容创作、信息获取甚至社交方式。其最新推出的AI绘画工具,上线三个月用户量即突破5000万。
两种路径折射出不同技术观:马云认为“AI不是技术,而是生产关系”,强调技术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张一鸣则坚持“算法是产品核心”,追求技术本身的突破性创新。这种差异,正在塑造两家企业完全不同的AI发展轨迹。
作为传统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在AI领域展现出深厚的资源积累,但也面临转型阵痛。
阿里云作为国内云计算市场领导者,为AI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其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已在电商客服、设计创作、代码编程等场景落地。数据显示,在2024年“6·18”大促中,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功能为平台带来15%的流量增长,智能客服系统处理效率提升40%。但这些成绩背后,是阿里需要面对的双重挑战:
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当AI开始重构商业逻辑,电商平台的核心价值是否会被颠覆?如果AI能够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传统电商的中间环节价值将面临重新评估。这或许是阿里最需要警惕的“颠覆性创新”风险。
相比阿里,字节跳动在AI赛道展现出后来者的锐气与敏捷。
依托抖音等超级流量入口,字节的AI应用“豆包”在短时间内实现用户量破亿,其独特的“APP工厂”模式在AI时代再现威力:同时推进20余个AI项目,通过快速试错筛选最优路径。据内部人士透露,张一鸣虽已退居幕后,但仍每周听取AI业务汇报,亲自参与技术路线规划,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投入“不设上限”。
但字节的AI征程并非坦途:
一位接近字节的消息人士评价:“张一鸣清楚,这可能是字节成立以来最难打的一仗。AGI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构建全新的商业生态。”
在这场决定未来的竞赛中,三个变量将决定胜负:
1. 数据优势转化能力
阿里拥有最丰富的商业行为数据(交易记录、供应链信息等),字节掌握最深度的用户兴趣数据(浏览历史、互动行为等)。谁能将数据优势转化为AI模型的训练优势,谁就能抢占先机。目前,阿里在结构化数据处理上领先,字节在非结构化数据挖掘上更具优势。
2. 组织活力保持
阿里正在推进“1+6+N”组织变革,试图用更灵活的架构应对AI技术迭代;字节延续扁平化、高效率的“张一鸣式”管理,员工平均年龄仅28岁。在AI这种快速变化的领域,组织的敏捷性往往比规模更重要。数据显示,字节AI团队的代码提交频率是阿里的2.3倍。
3. 战略耐心持久度
AI研发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马云需要顶住资本市场对短期业绩的压力,张一鸣则需保持技术路线的定力。据估算,阿里未来三年将在AI领域投入超500亿元,字节的投入规模可能接近400亿元。这场“持久战”考验的不仅是资金实力,更是管理层的战略定力。
观察这场竞赛,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两家企业都有机会在AI时代占据重要位置:
阿里的机会在于将AI深度融入商业生态,通过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重获增长。其“产业AI整合者”的定位,可能使其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者。例如,其AI供应链系统已帮助10万家中小企业降低30%的库存成本。
字节的机会在于将流量优势转化为技术突破,不仅打造国民级AI应用,更在底层模型上实现超越。其“AGI先行者”的定位,可能使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中占据制高点。据悉,字节正在秘密研发多模态大模型,计划在2025年实现类GPT-5水平的突破。
商业史上的竞争,从来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正如个人电脑时代的微软与苹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苹果与谷歌,AI时代或许也能容纳多个赢家。关键在于,谁能将AI与自身基因深度融合,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这张船票不会单独青睐技术最先进者,而是属于那个最能将AI与自身优势结合,并持续创造价值的组织。在这场马拉松中,马云与张一鸣的每一步选择,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将定义中国企业在全球AI竞争中的位置,为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写下关键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