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宁德时代前高管黄世霖套现171亿,16家机构接盘,储能成新战场

时间:2025-11-18 11:37:07 来源:壹只灰鸽子 作者:壹只灰鸽子

汽车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股价近日创下历史新高,而其前副董事长黄世霖则抓住这一时机,筹划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股权转让。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公告,黄世霖计划通过公开询价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1%公司股权。

或许有人会质疑,1%的股权比例看似不大,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地公开询价?直接在二级市场抛售岂不是更简单?

然而,对于市值近18000亿元的宁德时代来说,1%的股权对应的市值高达近180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显然不是单一机构或个人能够轻易消化的。因此,通过公开询价,吸引多家机构共同参与,成为最稳妥的选择。

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黄世霖选择公开询价的方式也是明智之举。

近日,这场备受瞩目的公开询价终于尘埃落定。转让价格初步确定为376.12元/股,按照这一价格计算,黄世霖将一次性套现171亿元。

而这笔巨额资金,将由通过询价选定的16家机构共同提供。



在A股市场,股权转让交易并不罕见,但像这样一次性涉及百亿级资金的交易,却并不多见。

此次交易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金额巨大,更在于其巧妙的设计。

与普通的减持方式不同,此次公开转让完全避开了二级市场,采用询价转让的方式,仅面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而且,受让方在受让后还需遵守一定的限售期规定。

这种安排有效地避免了直接冲击股价,显示出黄世霖及其团队的精明之处。

市场对此次交易的反应也颇为积极。机构的认购热情远超预期,共有55家机构投资者踊跃参与报价,有效认购股份数量高达1.465亿股,认购倍数达到3.2倍。

最终,16家机构投资者成功获配,共同筹集了这171亿元现金,接下了黄世霖转让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171亿元的交易,仅仅是黄世霖财富帝国的一角。

转让完成后,黄世霖在宁德时代的持股比例将从10.21%降至9.21%。他仍然是公司的第三大股东,其剩余持股的市值仍高达1600多亿元。

在2025年的胡润百富榜上,黄世霖的财富值排名第23位。这位福建巨富的财富实力,足以让他在中国富豪圈中占据重要地位。



黄世霖的财富故事,堪称一部典型的福建商人创业史。

他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不仅是福建宁德的同乡,更是高中同学。两人自1991年起就在东莞的磁电厂共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这对黄金搭档最终携手创立了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了这家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

在公司发展历程中,黄世霖曾担任研发总监、总经理及副董事长等多项要职。他长期负责公司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战略,被认为是宁德时代电池控制系统的灵魂人物。

可以说,没有黄世霖的贡献,就没有今天这个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辉煌。

然而,在宁德时代如日中天之时,黄世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2022年8月,黄世霖突然辞去了宁德时代的所有职务,包括副董事长及副总经理等要职。当时宁德时代官方解释称,黄世霖是因“个人事业考量”而离职。

公司当时还表示,黄世霖将在“光储充检”新兴领域探索业务机会,未来可能与公司形成战略协同。这一表态暗示了黄世霖未来的投资方向。



事实上,黄世霖的离职并非完全与宁德时代割裂。天眼查APP显示,他目前仍在包括时代星云在内的十余家公司担任股东或高管。

时代星云的主营业务正是锂电储能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涵盖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工商业储能等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

因此,黄世霖此次减持套现171亿元,也引发了市场对其资金用途的广泛猜测。

业界普遍认为,黄世霖此次筹集庞大资金,很可能是为了“押宝”储能业务,加码投资以抢占市场先机。

储能赛道正处在爆发前夜。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市场需求旺盛,业内甚至出现了“缺芯潮”现象。

宁德时代自己也指出,储能商业模式日渐成熟,经济性显现,国内外储能需求迎来快速增长。全球AI数据中心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巨大的电力需求,光储系统可以作为数据中心的主电源。

黄世霖投资的时代星云,目前已在全国落地121座超充站,工商业储能项目已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大洲。

有分析师指出,储能是一个妥妥的增量市场,相比已进入存量竞争的动力电池行业,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尽管黄世霖此次套现了171亿元,但宁德时代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三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覆盖全球最广泛的动力与储能客户群体。

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向好,产能饱和,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在最新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表示后续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国内储能产品出货情况将会改善。

从资本市场来看,此次黄世霖的减持并未动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3.2倍的有效认购倍数表明,机构投资者依然看好宁德时代的长期价值。

金融市场从不缺少暴富神话,但像黄世霖这样从工程师成长为千亿级巨富的案例仍属凤毛麟角。

黄世霖的下一个战场——储能产业,正在全球双碳目标下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笔巨资将成为他征战新领域的弹药,也可能改写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

如果不够,账面上还有1000多亿可以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