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山
来源|博望财经
当DeepSeek的算法突破与Manus的爆火现象仍历历在目,阿里千问的公测登场再次将AI赛道推向高潮。这款承载着3800亿AI基础设施投入的战略级产品,正以全场景服务接入和硬核技术实力,向全球AI应用市场发起冲锋。其背后不仅是阿里对C端市场的深度布局,更预示着中国AI产业商业化进程的加速。
01 千问APP:阿里AI战略的破局之刃
据澎湃新闻报道,阿里千问项目团队在接受科技媒体采访时透露,选择此时切入C端市场源于两大核心优势:其一,Qwen3-Max模型在性能指标上已达全球领先水平;其二,阿里生态与第三方服务形成的Agent网络,具备规模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技术成熟度与生态协同的双重保障,使其成为继Manus之后又一款引发行业震荡的AI应用。

对比年初Manus的「全流程自主执行」概念,实际体验中暴露的机械化框架、行业分析浅层化等问题,千问APP展现出更务实的解决方案。七麦数据显示,其上线首周下载量从1.27万跃升至3.48万,持续占据App Store免费榜前列。用户可通过语音、文字、图片、文档等多模态输入,体验AI生图、智能写作、拍照解题等核心功能,这些设计均指向一个目标——构建「全场景办事能力」。
雷锋网分析指出,千问APP的真正对手是海外标杆ChatGPT。阿里此次选择直面国际竞争,既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暗含打造中国「全能AI入口」的野心。在百度、腾讯、字节等玩家激战正酣的国内市场,这种差异化定位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02 3800亿豪赌:阿里AI生态的深谋远虑
这场AI战役的底气,源自阿里今年初宣布的3800亿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公开资料显示,该战略涵盖地图、外卖、票务、办公等全场景服务接入,旨在通过强化「办事能力」实现两大核心目标:全领域覆盖与极致用户体验。沙利文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通义在企业级大模型市场占比达17.7%,位居行业第一,这为其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对比国内AI玩家现状,头部企业虽凭借开源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但同质化竞争与烧钱困境日益凸显。千问APP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不仅是一个对话工具,更是连接阿里生态与第三方服务的智能枢纽。这种定位既避免了与基础模型玩家的直接竞争,又通过场景落地构建起竞争壁垒。
国际调研机构IDC预测,到2028年将有33%的企业软件嵌入Agentic AI。阿里此番布局,恰逢智能体商业化元年窗口期。德勤调查显示,2025年已有25%企业部署AI Agent,这一比例将在2027年翻倍。从荣耀Magic7的YOYO智能体点咖啡,到Manus的股票投资辅助,行业正从「建议生成」向「任务执行」范式转变,而千问APP的推出无疑踩中了这一关键节点。
03 商业化加速度:AI Agent的爆发前夜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原生AI App用户规模达6.45亿,而PC端用户环比下滑8.8%。这印证了智能手机仍是AI核心入口的行业共识。阿里选择此时发力移动端,既是对用户习惯的精准把握,也是构建竞争壁垒的战略选择——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尚未成熟前,快速锁定市场份额。
千问APP的真正价值,在于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在金融领域,其可自动化生成报表、审核合同;在医疗行业,能辅助诊断分析;在制造业中,可优化生产流程。这种「低频工作自动化,高频创造赋能」的模式,正在重塑人机协作关系。正如Manus展示的股票投资辅助案例,未来AI Agent或将具备跨模态决策能力,在复杂场景中实现多智能体协同。
从DeepSeek的算法创新到千问的生态布局,中国AI产业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这场3800亿的豪赌,不仅关乎阿里的AI未来,更将决定中国在全球智能体竞赛中的站位。当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形成闭环,一个由AI驱动的产业变革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