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算清这笔账后,他为何决定放弃炒股?

时间:2025-11-21 22:59:47 来源:简七理财 作者:简七理财

晚上好,本周财经市场风云变幻,有哪些大事值得我们关注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助您收获实用理财知识,培养经济敏感度。同时,我们11月推出了价格更优惠的理财服务,并新增了主题月社群,期待与您一同探索、成长。

01 全球资产普遍下跌,流动性压力显现

本周,全球大类资产普遍遭遇回调,美股、A股均出现自今年4月贸易战以来幅度较大的下跌,从高点回落约5%。尽管整体跌幅不算惨烈,但市场情绪已明显转弱。传统避险资产黄金也未能幸免,价格再次跌破4000美元关口,这背后与流动性压力密切相关。

流动性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美联储政策收紧,降息概率下降。副主席杰斐逊表示,当前利率已接近中性水平,未来降息需谨慎。同时,10月非农失业率升至4.4%,超出预期,使得12月是否降息充满不确定性。二是科技巨头借钱投资AI,市场担忧违约风险。例如,Meta和甲骨文已融资数百亿美元,亚马逊也计划发行150亿美元债券,这是其近三年来首次。特别是甲骨文,未偿还债务超过千亿美元,成为“AI赌徒”。

甲骨文之所以敢借钱,是看好未来AI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它认为,AI代理人、AI模型训练、企业AI工具将成为主流收费模式,前期投入不仅能回本,还能大赚一笔。然而,这也存在风险,赌对了,甲骨文将跻身AI巨头行列;赌错了,则需承担沉重的利息负担。

短期来看,市场需等待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的结果,看是否会扩表或降息,以缓解流动性危机。国内方面,临近年底,基金等大资金开始趋于稳健,以锁定账面盈利,规避不确定性。因此,涨幅较大的AI科技股持续回调,国内资金更倾向于锁定已有盈利。


02 巴菲特“下注”谷歌,投资逻辑何在?

上周五,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提交三季度持仓报告,首次建仓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价值43亿美元。这一举动出乎市场意料,但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清晰可见。

早在2017年,巴菲特就承认“错过了谷歌”。他旗下保险公司每来一个用户点击,就要付谷歌10多美元广告费,而谷歌成本几乎为零,这是典型的好生意。然而,他当年并未下手。如今终于上车,或许有几个原因:一是谷歌估值合理,市盈率约25倍,低于微软和英伟达,且在AI巨头中仍属“便宜的一档”;二是谷歌AI实力不弱,迅速将AI模型整合进搜索、邮箱、油管等核心产品;三是广告仍是谷歌的现金牛,收入稳健,符合巴菲特偏爱的“护城河业务”。

除了建仓谷歌,伯克希尔还继续减持苹果和美国银行,三季度净卖出股票61亿美元,现金储备创新高。这传递了几个信号:一是现金为王,在当前估值下,合适的机会不多;二是投资风格正在微调,伯克希尔可能正在扩大能力圈,不再完全回避科技股。

对投资者而言,与其简单模仿巴菲特的操作,不如学习他的投资哲学: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然后耐心等待。

03 放弃主动投资,一年赚回80小时

尼克是《持续买进》一书的作者,他分享了自己放弃主动投资的心路历程,对投资者具有启发意义。从统计数据看,指数基金长期跑赢大多数主动基金,在美国十年胜率高达85%。但尼克想强调的不是收益,而是注意力。

他做过一个对比:买1000美元的个股,一天会忍不住看好几次价格;而花几万美元买指数基金,几周才会瞄一眼。这是因为指数涨跌不受个人控制,跌了也不是自己的错;而个股不同,它是你主动选的,涨了会觉得自己聪明厉害,跌了则会觉得自己不行。因此,主动投资的成果与“自尊”有关,会让人格外在意。

这种在意会产生两种表现:一是频繁查看报价,看自己是对或错;二是长期结果不好时,无法认错,反而继续持有以合理化当初的选择。尼克估算,频繁查看股价一年要花掉80小时,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健身、远足或阅读。

主动投资往往伴随情绪,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追涨杀跌。越想证明自己,越容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长期反而跑输市场。对投资者而言,指数投资最大的价值不仅是收益,更是心灵自由:不用时刻担心自己“选错”了股票,可以把注意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放弃主动投资,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注意力经济的一种反抗。把注意力用在能让人生升级的地方:健康、学习、事业、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投资永远是自己。


数据来源:且慢 2025.11.20


您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一键投资“简慢组合”,开启您的理财之旅。注:过往收益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把决策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上。

打新表现

估值投资表

(不清楚怎么看可以戳→)

↙️加入简七VIP,提升经济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