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I入口争夺战:千问App速度惊人,中国AI迎来关键拐点

时间:2025-11-24 21:03:51 来源:财经无忌 作者:财经无忌

文 | 山核桃

站在2025年末的关口,全球AI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被过度追捧的AI神话逐渐褪去光环,行业从单纯比拼模型参数转向更注重交付效果,大模型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然分化。与此同时,硅谷科技巨头的大规模投入与循环交易引发了华尔街的担忧,AI泡沫论甚嚣尘上,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再次成为焦点。

然而,在全球科技巨头的激烈角逐中,谷歌和阿里凭借各自独特的战略路径,为AI发展提供了确定性的答案。

谷歌与阿里:AI领域的双雄崛起

谷歌凭借大超预期的Gemini 3模型以及巴菲特的买入消息,成功扭转市场评价,直追行业领先者OpenAI。而阿里则通过推出千问App,强势进军AI to C市场,引发全球关注。据阿里最新数据显示,自11月17日公测以来的一周内,千问App下载量已突破1000万次。与ChatGPT、Sora和DeepSeek等同类应用相比,千问App刷新了“增长最快AI应用”的纪录,成为全球AI领域的一匹黑马。



谷歌与阿里的成功,代表了中美AI技术的两种典型发展路径。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秉持长期主义思维,通过坚守自身AI战略、布局全栈技术以及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实现了在AI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然而,它们的进攻路径却截然不同。

曾被ChatGPT重创的谷歌,依托自身强大的算力优势和数十亿用户的数据积累,选择了闭源路径,构建了一个自循环的AI生态系统。而阿里则通过持续的开源战略,以饱和式投入超级应用的决心,打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的“生态花园”,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读懂千问App的短期爆发,便能洞察当下AI竞争格局的悄然转变。

1、7天1000万的“千问速度”:阿里开源战略的胜利

今年11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一场峰会上大胆预言:“中国将在AI竞赛中击败美国。”他将这一判断归因于中国的能源成本优势和崛起的产业应用生态。而千问App用7天时间跑出1000万下载量的惊人成绩,无疑是他口中中国AI应用爆发的生动写照。

11月17日,阿里突然上线个人AI助手“千问App”,正式向ChatGPT发起挑战。公测后的两天内(11月18日至11月19日),千问App在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上的排名从第四位迅速攀升至第三位。由于用户涌入过多,系统一度过载,“阿里巴巴千问崩了”的话题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

截至11月24日,千问App下载量已突破1000万次,单日下载量超过140万次。相比之下,据应用分析公司Appfigures的数据,Sora上线前7天在iOS平台的下载量为62.7万次,ChatGPT上线首周为60.6万次。单日下载量达到百万级别的AI应用并不多见。

这意味着,千问App的下载量增长曲线呈现出“垂直起飞”的态势,已超越ChatGPT、Sora和DeepSeek,成为截至目前增速最快的AI应用。

在竞争激烈的类chatbot产品市场中,实现如此惊人的增速并非易事。一位AI产品经理向「财经无忌」表示,一方面,头部应用如ChatGPT等已形成规模效应,且告别了大买量时代,想要突围,速度只是入场券,真实用户体验才是关键。另一方面,类chatbot产品整体热度有所下降。

据应用研究机构DataEye的数据,从9月初开始,ChatGPT的日下载量开始下滑,Google Gemini的日下载量在9月中下旬达到最高点后,自10月初也开始逐步下滑。

在这样“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市场环境中,千问App能够刷新产品增速纪录,并非偶然,而是阿里强大开源生态在C端市场的溢出效应的体现。

千问App接入的是阿里通义的Qwen 3 - Max模型。据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阿里Qwen系列模型的重要贡献度已位列全球第三。近期发布的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更是直接超越了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顶尖竞争者,跻身全球前三。



在B端市场,开发者们将阿里称为“开源卷王”。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累计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超越Meta的Llama,成为全球第一、应用最广的开源模型家族。

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跨国公司选择基于Qwen构建系统和应用,而非依赖硅谷巨头,阿里的开源模型甚至在硅谷引发了所谓的“千问恐慌”(Qwen Panic)。

Interconnects作者、Ai2研究科学家Nathan Lambert甚至表示,硅谷的AI生态系统正建立在阿里千问Qwen的基础之上。



黄仁勋在GTC大会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开源模型已变得非常强大,开发者、研究者和全球公司都需要开源。他引用的案例正是来自中国的开源派代表——阿里千问Qwen。

当开源模型的标准掌握在中国模型厂商手中时,千问App的增速爆发已不再依赖买量营销,而是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开源模型生态的系统性能力。

2、“对话框”里的新竞争:中国AI的崛起时刻

今年10月,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在全球疯狂建设AI工厂的背景下,在a16z播客中首次全面阐释了OpenAI的战略方向。他表示:

“AI的入口,不再局限于对话框,而是能够生成一整段画面,甚至能够提前为用户思考。”

这揭示了这家已掌握ChatGPT这一超级应用的AI巨头,对AI时代“超级入口”的新理解。

“超级入口”的竞争,不仅是对话框内用户体验、模型智能和交付效果的较量,更是对话框之外,是否掌握全栈自研能力和全产业链核心话语权的比拼。

这也是OpenAI开始四处出击、不断加重自身业务布局的原因所在。

与已掌握C端入口、开始转向底层技术建设的OpenAI不同,阿里的路径是由重到轻,从云计算、基础模型起步,逐步转向C端市场。因此,千问App的推出时间虽不算早,但却恰好卡位在全球AI入口之战的“诺曼底时刻”——

一个决定全球AI入口归属的关键窗口期。



一方面,阿里从算力层、模型层到应用层的全栈自研能力,将在C端应用的入口大战中充分展现其溢出效应。这与谷歌构建不假外求的“自循环”逻辑类似,阿里在C端市场的布局无需依赖外部力量,这是全产业链带来的显著优势。

另一方面,千问App依托阿里的开源战略和模型生态,与谷歌可能面临的“左右手互搏”困境不同,开放战略为阿里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无限想象力。

这种开放带来的想象力,首先源于阿里的产品生态优势。

在AI Agent时代,千问App的对话框内集成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话聊天功能,而是阿里物流、电商、金融、地图和本地生活服务等全面生态的融合。这些丰富的场景和数据将反哺千问App,使其进化为一个能够主动思考、高效执行任务的AI智能中枢。

其次,这种想象力还来自外部中国AI的集体反攻。

千问团队在接受《晚点》采访时表示:“千问App目前完全不考虑收费问题,专心做好产品。”免费策略曾是中国互联网时代崛起的重要武器。



在当前中美的AI战场上,从年初DeepSeeK R1引发的“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到今天超级应用入口战场的千问App,中国顶尖的开源模型生态与免费超级应用的结合,或将在全球舞台上为中国AI的应用破局和突围开辟一条新路径。

这场“对话框”里的新一轮竞赛,现在轮到中国AI登场了。

3、AI时代未来之战里的“新阿里”

在阿里内部,千问App被定义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这并非阿里今年的第一场关键战役。

从2月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押注AI,到5月入局即时零售、9月官宣高德扫街榜,再到11月用千问App发起“闪电战”,进军AI to C市场。

AI时代的阿里,似乎重新找回了过去那种长期投入的创业激情。

与之对应的是资本市场对阿里的重新评估。

高盛和摩根大通在近期均上调了对阿里的目标股价。摩根大通在10月面向投资者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生成式AI的扩散速度预计将超越此前的SaaS浪潮。阿里凭借其独特的“全栈+开放”战略,有望在计算、平台和应用每个层面都建立强大的价值捕获点。

另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被阿里视为C端未来的千问App,能否延续阿里的科技叙事?

这又分为两个具体问题:千问App将发展成什么形态?它能带来多大的市场想象?

首先,千问App的定位远不止于一个“会聊天”的chatbot。现阶段,它是一个定位“能办事”的AI助手。

“能办事”已体现在多个使用场景中。据「财经无忌」观察,有打工人使用千问App,通过一句指令在几秒钟内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并生成几十页的精美PPT;有的用户利用千问App辅助投资理财决策;还有的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使用千问App拍照识图,将其当作“百科全书”。



这当然不是千问App的最终目标。

阿里的更大野心是,将千问App打造成为未来的AI生活入口。通过串联阿里的电商、地图、金融和本地生活等不同场景,千问App将成为其全栈生态系统的“中枢神经”,构建一个“能协同、可闭环”的AI智能中枢。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计划一个周末旅游出行计划,过去需要在高德上做攻略、看地图,在飞猪上订酒店,在淘宝上下单商品,在支付宝上付款。未来,千问App可能将这一切串联起来,调用多个Agent协同工作,系统自动完成上述所有操作。

红衫资本此前在报告中指出,当算力、模型、分发路径与用户习惯逐渐成熟时,AI应用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当下AI的竞争也已从“训练最强模型”转向“谁能让AI真正用起来”。

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是:手握AI和智能生产资料的少数人已经在享受超乎想象的AI红利,但在看不见的远方,一些少数群体正在被边缘化。

与ChatGPT们畅想的AGI图景不同,千问App展现了一个“服务普通人的生活”的超级应用未来图景:AI从云端的“星辰大海”走向日常生活中的“人间烟火”,让每个人都能用得上AI、用好AI。这也让千问App多了一层技术普惠的人情味。

透过当下千问App的爆火和未来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到:

阿里坚持开放开源和深耕底座技术,将“用户为先”战略移植到AI应用的生态土壤中,持续引领中国AI生态向前进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