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陈伊凡
编辑|苗正卿
头图|Web Summit提供
在旧金山,一款来自中国的AI模型正悄然改变行业格局——这或许正是硅谷最不愿公开的“秘密武器”。
Web Summit创始人帕迪·科斯格雷夫(Paddy Cosgrave)在采访中透露:“那些从未涉足AI领域的公司,如今都在运行DeepSeek的本地化版本。既然有免费且高效的替代方案,谁还愿意为OpenAI或Anthropic支付高昂费用?”
帕迪·科斯格雷夫
作为欧洲最大科技峰会Web Summit的CEO兼创始人,帕迪·科斯格雷夫见证了16年来全球科技浪潮的变迁。这场汇聚特斯拉马斯克、OpenAI山姆·奥尔特曼等科技领袖的盛会,已吸引超过100万名与会者,成为观察行业趋势的重要窗口。
Web Summit现场
在张江科学城对面的希尔顿酒店,刚结束浦江创新论坛演讲的科斯格雷夫接受了专访。这位科技观察者一周内辗转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即将前往杭州——他试图全面触摸中国创新脉搏。
科斯格雷夫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将在AI竞赛中超越美国。这一判断不仅基于顶级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据,更源于硅谷企业的人才构成:“即便在美国,新兴AI初创公司的核心团队也充满‘中国基因’。”
当前全球风险投资正疯狂涌入AI领域,催生出多个十亿级独角兽。Cursor等美国公司创造的财富神话尚未褪色,欧洲就涌现出更惊人的案例——AI独角兽Lovable仅用8个月便实现1亿美元年经常性收入(ARR),其联合创始人Anton Osika将亮相Web Summit。
“Lovable内部实行‘997’工作制,他们认定要跑赢中国团队就必须更拼命。”科斯格雷夫透露,这种文化折射出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程度。
除了AI技术,科斯格雷夫特别关注中国软实力崛起。他在深圳文创店看到的传统香薰品牌,以及年轻人对Labubu盲盒的狂热,都印证着中国文化输出的新趋势。
此次中国行,科斯格雷夫专门预留时间购买Labubu。“和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聊天时,他炫耀的收藏让我必须带些回去。”这位科技领袖的购物清单,折射出中国IP的全球影响力。
“去中国看看吧,那里正在突破几乎每一项技术的边界。”科斯格雷夫在浦江论坛的演讲引发共鸣。
虎嗅:生成式AI发展至今,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中国AI公司是哪家?
帕迪·科斯格雷夫:DeepSeek完全颠覆了行业规则。它不仅免费,训练成本仅为西方模型的零头,性能却更优越。去年底到今年3月,整个旧金山的企业都在秘密部署本地化版本——客服系统、后台运营全跑在DeepSeek上,谁还愿意为OpenAI支付高额费用?
虎嗅:您日常更倾向使用DeepSeek还是ChatGPT?
帕迪·科斯格雷夫:DeepSeek给我更多安全感。当所有企业都在用同一个模型时,数据隐私和商业机密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虎嗅:您为何认为中国将赢得AI竞赛?
帕迪·科斯格雷夫:早在2017年我就指出,AI领域的胜出者将来自尚未诞生的中国公司。顶级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据已经证明这一点:中国学者的研究产出正呈指数级增长,而欧美基本停滞。科研是产业化的风向标,今天谁掌握最多顶尖研究,明天就最可能实现商业化突破。
现在硅谷初创公司的人才构成就是最好证明——打开员工名册,最常见的国籍不是美国而是中国。AI终将像电力一样普及,最终比拼的是算力、带宽等基础设施。数学公式没有国籍,当算力足够时,任何团队都能复现先进模型。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反而证明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像DeepSeek这样绕过硬件限制取得突破的案例,未来会越来越多。一旦中国获得全球顶尖半导体技术,局面将彻底改变。
虎嗅:您接触过中欧美创业公司,它们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帕迪·科斯格雷夫:Lovable的‘997’文化很有代表性——要跑赢中国团队就必须更拼命。不过最近整个行业都在反思LLM和Transformer的局限性,四年前诺姆·乔姆斯基在Web Summit上的预警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AI公司虽然更可能最终称雄,但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AGI)仍然遥远。现在的进步更多是应用层面的优化,而非本质突破。
虎嗅:这次AI浪潮与移动互联网、AlphaGo时代有何不同?
帕迪·科斯格雷夫:首先是资金规模和落地速度史无前例。西方初创公司的估值和融资额不断刷新纪录,但OpenAI最新数据显示企业端日活正在下滑。这反映出当前AI工具的局限性——内部落地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人类对技术取代人类的焦虑从未消失,这次AI浪潮只是让这种恐惧更具体化。不过就像自行车取代马车一样,技术革命总会带来新的平衡。
虎嗅:对中国AI公司出海有何建议?
帕迪·科斯格雷夫:不要被文化差异吓倒。美国公司去欧洲觉得像登陆外星,欧洲公司进美国也面临同样挑战。DeepSeek在旧金山的普及证明,只要产品足够优秀,市场接受度会超出预期。
中国公司在西方年轻人心中正形成全新形象。35岁以下群体越来越多将中国视为未来技术中心,免签政策让更多人亲眼见证中国创新实力。大疆的成功就是最好例证——西方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虎嗅:如何看待年轻创业者辍学创业的现象?
帕迪·科斯格雷夫:统计数据显示,42岁才是首次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年龄。媒体喜欢渲染少年天才的故事,但现实是先积累行业经验再创业的成功率更高。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是个例外,但我们不能依赖奇迹。
虎嗅:今年Web Summit最想邀请哪位嘉宾?
帕迪·科斯格雷夫:Labubu创始人。中国的下一波浪潮肯定是软实力输出——电影、动漫、玩具等文化产品。日本70年代后通过设计实现国家品牌升级,现在轮到中国了。我家八岁孩子只知道要Labubu,这说明中国文化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
我在深圳看到的香薰品牌,其包装设计水准已经达到全球顶级。这种文化软实力一旦形成潮流,影响力将超过硬件产品。Labubu不会是唯一成功的中国IP,后面会涌现一批让年轻人觉得‘中国太酷了’的品牌。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3777.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