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晚间,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吸收合并旗下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这一决定意味着,邮惠万家银行将被注销独立法人资格,国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数量将从两家缩减至一家。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7日,注册资本50亿元,由邮储银行100%持股。然而,从成立到拟被注销,这家直销银行仅存在了不足4年时间。截至2024年底,其净资产为41.59亿元,较成立时减少了近9亿元,平均每年净资产消耗达3亿元。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吸收合并的主要考量是“降低全行运营成本”。这一决定引发了市场对于直销银行模式价值的广泛讨论:从被寄予厚望到最终被整合,邮惠万家银行的短暂历程究竟给邮储银行和金融行业留下了什么?
根据邮储银行公告,吸收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将被依法注销,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将由邮储银行承继。客户权益不受影响,已签署的合同和协议继续有效。
该事项已通过邮储银行董事会2025年第九次会议审议,后续还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报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实施。邮储银行强调,由于邮惠万家银行的财务报表已100%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此次合并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邮惠万家银行累计注册用户超2100万人,资产总额128.28亿元,净资产41.59亿元。然而,其2024年营业收入仅2.43亿元,同比下降31.55%,经营压力显著。
邮储银行在设立邮惠万家银行时曾表示,这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符合监管政策导向和数字化转型趋势,旨在提升服务水平、效率,支持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
然而,现实与预期存在明显落差。邮储银行解释称,近年来全行金融科技投入加大,数字化和集约化能力快速提升,手机银行已成为主要服务渠道,线上综合服务能力大幅增强。为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决定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具体而言,邮储银行列出了三大目的:一是实现战略整合,将邮惠万家银行的线上运营经验整合至邮储银行;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其业务资源和人才队伍推动发展;三是降低管理成本,将资源投入互补性更强的领域,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曾被视为含金量极高的银行牌照,但实际设立情况并不理想。国有大行中仅有邮储银行设立了此类机构,而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酝酿多年的拓扑银行在获准筹建后,尚未开业便终止了筹建,被业内视为及时止损。
不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式微,银行内部设立的直销银行也大多面临被合并的命运。例如,2017年平安银行整合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信用卡三大渠道APP;2018年工商银行停用直销银行品牌“融e行”;2019年南京银行合并手机银行APP和直销银行“你好银行APP”;2025年北京银行将直销银行APP服务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业内人士分析,直销银行式微的主要原因是手机银行的全面崛起。早期直销银行作为商业银行试水移动互联网的试验田,承担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任务。但随着手机银行在用户体验、业务场景和技术架构上的全面升级,直销银行的独立存在价值被稀释。
从这一角度看,直销银行作为过渡阶段的产物,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走入历史,并非黯然落幕,更不能认为是回到原点的“折腾”。其曾经的作用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