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7万亿东盟市场崛起:中国AI企业如何以技术破局?

时间:2025-09-24 20:15:11 来源:霞光社 作者:霞光社



作者|刘宇

2025年3月,泰国玫瑰园孔子课堂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文示范课。讲台下,小学生们对一位特殊“老师”——科大讯飞“AI中文”教学系统——发出阵阵惊叹。该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智能评测与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课堂互动性与学习效率显著提升。泰国教育部部长现场观摩后,对AI技术赋能中文教学的潜力表现出浓厚兴趣。



泰国教育市场的中文热潮背后,是3000余所学校、超百万学生的庞大需求,但合格中文教师长期短缺。AI技术的介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而这仅是中国AI企业深度赋能东盟市场的冰山一角。

语言多样性是东盟市场的核心挑战。东南亚地区拥有数百种语言与方言,沟通壁垒严重。但在2025年9月17日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科大讯飞同传系统实时翻译中、英、越、泰、缅、马、印尼七种语言,成为技术破局的典型案例。同期,科大讯飞还推出东盟版中文智慧教学系统、覆盖10种东盟语言的星火多语言大模型,以及讯飞翻译SaaS、讯飞听见多语言会议系统等解决方案,系统性解决跨境沟通痛点。

这种“技术底座+产业赋能”的生态化出海模式,标志着中国AI企业从单一技术输出向体系化生态共建的转型。科大讯飞副总裁王玮指出:“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不仅支持10种语言,还针对经贸、农业、教育等领域的语法规则与文化语境进行了专项优化。”

东盟市场对中国AI企业的吸引力不言而喻。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99万亿元,连续五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但6.85亿人口、10个国家、数百个民族构成的碎片化市场,叠加复杂的语言环境,使得本地化成为企业出海的首要挑战。以印尼为例,300余个民族使用700多种方言,菲律宾的“塔加洛语-英语混用”、马来西亚的“罗惹式语言”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沟通成本。



破解语言难题,成为企业落地东盟的“敲门砖”。科大讯飞推出的讯飞听见多语言会议系统(东盟版)支持20余种语言实时转写与同传,覆盖跨国会议全流程;翻译机则融合AI大模型与行业术语库,大幅提升跨境电商沟通效率。据《广西跨境电商发展全景分析报告(2025)》显示,2024年广西对东盟跨境电商规模达3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而AI技术正是突破语言障碍的关键。

东博会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馆,吸引了超100家国内科技企业参展,其中多数已有东盟业务布局。霞光智库《2025中国AI出海洞察》将中国AI出海划分为三个阶段:从通用工具供应,到应用与解决方案本地化,最终迈向生态创新。当前,中国AI企业正通过深度本地化与生态共建,实现与东南亚经济的共生共赢。

以教育领域为例,随着中文纳入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国国民教育体系,AI技术成为解决师资短缺与教学效率低下的核心工具。泰国玫瑰园孔子课堂的实践显示,AI教学系统使学生课堂开口次数从平均1-2次提升至12次,教学模式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泰国北榄府教育局中文中心主任隆素莉·幸哈娜评价:“AI不仅提升了学生参与度,更推动了教育模式的深刻转型。”


今年东博会上,海外参会者听工作人员介绍科大讯飞AI教育产品

科大讯飞已形成覆盖AI智慧黑板、学习机、精准教学系统的产品矩阵,并在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向全球80余国代表展示“人工智能+教育”成果。此外,AI技术还在泰国智能交通、东南亚农业智能化等领域落地,通过场景化创新创造价值。

东盟AI发展正进入黄金期。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27年,AI将为印尼、马来西亚等六国贡献约1200亿美元GDP增长。各国纷纷发布人工智能战略,但应用与基础支撑层面仍存短板。中国企业的到来,正通过补足数据中心(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在东盟建设的30余座数据中心)、打造多语言大模型(如星火东盟模型)等方式,填补区域技术缺口。

“广西经验”为此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自2019年起,科大讯飞在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形成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样本。同时,通过推动中文教育与开发者生态建设,科大讯飞在东盟认证的开发者团队已达24.3万,过去一年增长超50%。

与美欧企业“征服式”出海不同,中国AI企业以“共生”理念构建本土化生态。科大讯飞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海外AI硬件收入同比增长超3倍,东盟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随着AI生态的持续深耕,中国技术正为东南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AI企业的东南亚实践表明,技术出海的成功依赖于对本地市场的深度理解与合作共赢的诚意。这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注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