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AI技术加速落地的2025年,量化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正成为AI主题基金的「隐形引擎」。以人工智能AIETF(515070)为例,基金经理李俊凭借量化投资经验,带领产品实现年内59.89%的回报率,印证了专业背景对AI赛道投资的决定性作用。
2025年,全球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中国A股的AI产业链迎来爆发期。政策层面,「东数西算」工程扩展至长三角、成渝等新节点,资金持续涌入芯片设计、算法优化、智能应用等细分领域。截至9月16日,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年内涨幅达60.32%,带动相关基金集体走强,其中表现优异的基金年化回报率突破130%。
这场AI投资盛宴背后,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成为关键变量。数据显示,量化投资、科技研究或指数跟踪背景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AI基金近1年超额收益平均达15.7%,远超传统主动管理型产品。本文通过解析两只典型AI基金的运作逻辑,揭示「人机协同」如何重塑科技投资范式。
作为A股首批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人工智能AIETF(515070)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成为AI投资的「基准标杆」。截至2025年9月15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达59.89%,近1年回报率132.89%,成立以来累计回报85.03%。其重仓的寒武纪(AI芯片)、科大讯飞(语音算法)等标的,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贡献了主要涨幅。
基金经理李俊的量化背景是业绩的核心驱动力。这位拥有17年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早年在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积累合规经验,2008年加入华夏基金后专注数量投资领域。在管理AIETF过程中,其量化模型实现了三大突破:
「量化经验就像AI大脑的决策中枢」,李俊在近期路演中表示,「当市场同时出现200个AI概念股时,算法能快速识别真正具备技术壁垒的标的。」
在科创板AI领域,华宝基金推出的科创人工智能ETF展现出差异化优势。截至2025年9月15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23.5%,重点布局中芯国际(14nm制程)、寒武纪(思元系列芯片)等科创「独角兽」。其业绩驱动来自基金经理丰晨成的CFA量化框架:
丰晨成的CFA资格与12年数量投资经验形成「双轮驱动」。数据显示,其管理的科创AI基金近3年最大回撤控制在28%以内,显著低于同类产品35%的平均水平。
对比两只基金的运作模式,可发现AI投资存在明确的能力边界: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2025年量化背景基金经理管理的AI产品,其夏普比率平均达1.8,而缺乏相关背景的产品仅为0.9。这种差距在AI算力短缺期尤为明显——量化模型能优先配置ROE超过20%的产业链环节,而传统投资可能因信息滞后错失机会。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天天基金网、中证指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