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冯仑谈职场代际差异:00后与80、90后本质无异

时间:2025-09-29 12:25:07 来源:冯仑风马牛 作者:冯仑风马牛


封面图 | 《激战》剧照

职场代际差异:表象背后的成长逻辑

近期,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在对话职场新人时,针对代际差异问题提出深刻见解。他指出,当前网络上热议的「00后整顿职场」现象,实则是青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性表达,与80后、90后初入职场时的表现并无本质区别。

职场选择的两极分化

面对职场新人的困惑,冯仑将职业态度划分为两种典型模式:95%的从业者遵循传统生活轨迹,维持社会基本运转;5%的奋斗者则主动挑战命运,创造个人价值。这种分化在国庆假期前的职场表现尤为明显——有人按点下班享受生活,有人主动加班争取机会,实质是不同人生规划的外化表现。

「20多岁相亲结婚、30岁生育购房的规范套路,对应着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而创业者六十岁仍在折腾的状态,则要求接受996的工作强度。」冯仑通过企业家案例揭示,职业选择与人生目标存在强关联性。就像运动员,参与型选手与冠军型选手的训练强度必然不同。

代际冲突的历史循环

针对网络热议的「00后反向背调」「拒绝画大饼」等现象,冯仑认为存在认知偏差。他以三十年企业管理经验指出,每代新人入职时都会被贴上特殊标签:80后被指叛逆,90后被批难管,如今轮到00后。但历史经验表明,当80后抱着孩子跑医院时,当90后承担家庭责任时,所谓的代际差异就会自然消解。

「代际冲突本质是青春期反叛的延续。」冯仑强调,人类特有的漫长青春期使每代人在初入社会时都会经历规则学习期。从拒绝巴结领导到主动建立职场关系,这种转变与出生年代无关,而是社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数据显示,职场新人平均需要3-5年完成从学生思维到职业思维的转换。

成人规则的习得过程

冯仑以自身经历说明奋斗者的成长路径。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身份,迫使那代人付出超额努力;创业过程中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更打破了常规的上下班界限。这种经历印证了老先生的告诫:「年轻时的劳累是福气,说明获得成长机会。」

对于代际传承,冯仑提出「被蹂躏理论」:当00后开始承担家庭责任、经历职场挫折后,自然会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规则。这种规则既包含正直诚信等正向价值,也涉及人情世故等现实考量。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前额叶皮质到25岁才发育成熟,这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了青年群体的冲动性行为。

超越代际的职场智慧

面对代际讨论的热潮,冯仑建议职场人关注三个核心问题:明确人生定位、理解规则本质、保持成长弹性。他指出,真正决定职业发展的不是出生年代,而是对自我的清晰认知——是选择「过日子」的稳定模式,还是追求「创未来」的挑战路径。

这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与个人价值观的契合度。正如冯仑总结:「三十岁后的职场规则具有跨代际共性,因为那时人们都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数据显示,35岁以上职场人对代际差异的关注度下降62%,更关注实际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