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深圳新布局:传统产业与科技双轮驱动的崛起之路

时间:2025-09-30 18:06:01 来源:智谷趋势 作者:智谷趋势

深圳,这座以华为、大疆、腾讯等科技巨头闻名的创新之都,正在传统产业领域掀起一场‘智变’风暴。

近日,深圳召开‘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发布会,明确将服装、珠宝、眼镜等产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抓手,推出12项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重磅政策,目标3年内推动传统产业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这一动作背后,折射出深圳对产业生态的深度布局。



被低估的‘隐形冠军’:深圳传统产业实力揭秘

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颠覆了外界认知:深圳服装产业在品牌数量、市场占有率、上市公司数量上均居全国首位;黄金珠宝行业年工业产值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全年黄金提货量占上海黄金交易所的70%;中高端眼镜产量占全球50%,钟表行业拥有7家‘中国十强企业’,获封‘中国钟表之都’。

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真相:深圳不仅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更是传统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从水贝的黄金作坊到大浪的服装工厂,从横岗的眼镜生产线到龙岗的家具车间,45年间,这些产业完成了从‘贴牌代工’到‘全球品牌’的蜕变。

12项政策‘组合拳’:全生命周期赋能传统产业

此次发布的12项政策,堪称传统产业升级的‘路线图’:

  • 政策优化:聚焦服装、珠宝、家具等领域,出台针对性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 基金赋能: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强化产业资本支持。
  • 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速产业高端化。
  • AI融合: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培育新动能。
  • 数字化转型:利用专项资金助推企业智能化改造。
  • 品牌打造:实施‘三品’战略,推出超百个爆款产品。
  • 市场拓展:搭建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其中,‘为企业提供分层次、分阶段支持’的表述,彰显了深圳前所未有的升级力度。例如,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这一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转型门槛。



为何要‘死磕’传统产业?深圳的战略逻辑

有人质疑:深圳已有高科技‘金字招牌’,为何还要发力传统产业?答案在于产业生态的完整性。

一方面,传统产业连接着千万企业与家庭,是就业与民生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竞争已从单一技术转向体系对抗,深圳作为经济特区,需同时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双轮驱动’。

深圳的优势在于,既拥有顶尖科技资源(如商汤科技、华为),又具备成熟制造场景。例如,商汤科技为周大福打造的AI垂直大模型,将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提升30%;华为‘1+2+N’全屋智能方案,已应用于多个家居场景;欧瑞博的家庭能源系统,通过自研AI模型实现了空调、地暖、热水器的智能联动。



三招破解转型难题:政策、技术、资金齐发力

深圳的升级策略可概括为‘三给’:

1. 给政策:2024年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明确‘场景最开放、算力最普惠’的产业环境。

2. 给技术:建成鹏城云脑、深圳开放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支持工业模型、语料库开发,并计划推出‘训力券’‘模型券’降低企业应用成本。

3. 给资金:设立数字化转型扶持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龙华区聚焦‘数字+时尚’,罗湖区发力‘AI+珠宝’,形成区域特色升级路径。



城市竞争力的本质:多元产业生态的韧性

深圳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城市的强大不在于‘独角兽’的数量,而在于产业生态的多元与韧性。既能孕育华为、大疆这样的科技巨头,也能托举起服装、珠宝等传统产业的‘老树新花’,这才是深圳真正的底气。

从‘深圳代工’到‘深圳智造’,从单一产业到全链条升级,深圳正以传统产业与科技的‘双轮驱动’,书写着产业升级的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