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际旭创股价暴涨背后:股东套现与高增长逻辑能否持续?

时间:2025-10-02 13:13:24 来源:雷峰网 作者:雷峰网



“未来AI与数据中心的核心逻辑在于厂商间的共生关系,即「深度绑定」。”

作者丨杨依婷

编辑丨包永刚

2025年夏季,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300308.SZ)成为资本市场焦点。其股价从6月初的92.00元飙升至9月29日的416.75元,最高触及457.01元,累计涨幅达353.1%,市值一度逼近4600亿元。然而,在市场狂热情绪达到顶峰时,控股股东的减持动作却为这场资本盛宴敲响了警钟。

9月26日晚间,中际旭创公告称,控股股东山东中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际控股”)因资金需求,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50万股(占总股本0.49%),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套现金额约22.75亿元。目前,中际控股持有公司11.42%股份,其子王晓东(实控人之子)已于8月1日宣布减持71.91万股(占总股本0.06%),特定股东苏州益兴福及其一致行动人刘圣(董事长)也在7月至9月间减持463.41万股,持股比例从9.42%降至9.00%。

大宗交易作为定向转让机制,可避免集中抛售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但控股股东的集体减持仍引发市场对估值合理性的激烈争论。

估值分歧:250亿净利润目标能否落地?

9月初,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公开质疑国盛证券“中际旭创2027年250亿元净利润”的预测,称其基于“合理假设导致荒谬结论”。国盛证券分析师则以“买你的白酒去吧”强硬回怼,引发股价短暂回调后迅速反弹。行业人士樊昊指出,争议核心在于光模块需求能否持续,以及竞争加剧对毛利率的冲击。

数据显示,中际旭创2021-2024年净利润从8.86亿增至53.72亿,年复合增长率82.3%。若2027年达成250亿目标,需维持67%的年增速。樊昊认为,北美大厂算力支出力度是关键:若微软、Meta延续今年数百亿至千亿美元的投入,高增长或可持续。但华工科技、海信宽带等竞品打入北美供应链,已引发价格战担忧。

芯片行业专家徐然则强调产业逻辑与资本估值的差异。他指出,CPO(共封装光学)技术虽被视为光模块替代方案,但国内仍处概念阶段,国外仅台积电、博通等巨头投入研发且未实现收益,短期内不构成实质威胁。不过,他承认250亿利润预测“偏高”,但认为高估值可吸引资本涌入,推动AI产业链整体受益。

技术迭代与价格博弈:高增长能否持续?

中际旭创的财务表现堪称亮眼:2024年营收238.62亿元(同比+122.64%),归母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137.93%)。分析师蔡丹将其归因于与英伟达的深度绑定,认为“厂商共生关系”是核心逻辑。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数据显示,中际旭创已登顶全球光模块厂商榜首。

技术优势是其护城河。中际旭创在1.6T光模块量产上领先同行半年,2025年二季度已开始出货,3.2T产品进入研发阶段。同时,公司在AEC、液冷、LPO等前沿领域布局。竞品方面,华工科技处于送样阶段,光迅科技具备批量交付能力,新易盛预计下半年上量。

01 高毛利基石动摇,250亿目标能否实现?

国盛证券预测,中际旭创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达95.1亿、154.9亿、198.2亿,对应PE分别为47.5倍、29.2倍、22.8倍。但樊昊警告,竞争加剧或导致毛利率下降,动摇“高单价、高毛利”假设。蔡丹则认为,光模块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中低端市场(400G以下)竞争激烈,高端市场(800G及以上)仍由头部企业主导,但长期看价格下降是趋势。

徐然指出,光模块行业处于400G向800G、1.6T迭代期,新产品单价稳定掩盖了旧型号降价现实。不过,头部厂商与大客户深度绑定,价格由市场协商决定,中际旭创仍具议价权。

02 高增长能否战胜竞争与降价?

中际旭创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领先与产能壁垒。徐然透露,其占据高比例硅光产能,可挤压竞品并推高市场预期。但樊昊强调,长期增长依赖AI需求落地与国产化算力建设。他预测,一旦国产GPU、NPU成熟,政府与民间将掀起新一轮算力基建潮,为光模块市场注入新增量。

蔡丹认为,1.6T光模块已在北美放量,2026年将成为主流,中国市场也将快速跟进,增长确定性高。樊昊则指出,当前算力需求远未触顶,AI大规模落地时对算力的需求将跃升至新量级,持续推动光模块景气度。

市场狂热与内部减持:估值泡沫还是前瞻布局?

中际旭创的高估值之谜,已从市场辩论转化为控股股东减持的现实拷问。当内部人选择套现离场,市场的狂热情绪是继续跟随,还是迎来估值回归?欢迎添加作者微信EATINGNTAE参与讨论。

注:文中樊昊、徐然、蔡丹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