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十五年承诺成空,跨国巨头信誉崩塌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当嘉士伯集团执行副总裁乔若昂在重庆说出"这里是我们在中国的家"时,这场精心策划的公关秀却因历史旧账演变成舆论危机。这家丹麦啤酒巨头17年来在重庆市场留下的,是一连串未兑现的承诺和逐渐消逝的品牌记忆。
2025年10月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乔若昂面对300余名政商界人士宣称:"嘉士伯在渝投资已超100亿元,将通过AI+技术赋能本地食品产业。"但现场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揭开了这场"深情告白"背后的信任裂痕。
时间回溯到2008年,为击败百威、华润等对手收购重庆啤酒,嘉士伯抛出五大诱人承诺:将中国区总部迁至重庆、设立亚洲技术中心、保留壮大山城啤酒、在渝生产高端品牌、稳定员工团队。这些承诺被写进《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其获取政府支持的关键筹码。
现实却走向相反方向。2014年控股后,嘉士伯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由,陆续关闭綦江、永川等12家工厂,导致5000名工人失业。更致命的是,这个曾占据重庆95%市场份额的本土品牌,年销量从百万吨暴跌至不足10万吨,品牌价值从60亿缩水至1600万。
2020年重庆易拉罐短缺危机中,早已关闭本地生产线的嘉士伯选择在四川宜宾投资2.64亿建厂。2022年更将上市公司办公地址从重庆迁至广州,2024年佛山三水基地投产时,总裁李志刚"长期承诺中国"的宣言,与当年"扎根重庆"的誓言形成刺眼对比。
财务数据揭示着残酷真相:2013年山城啤酒贡献重庆啤酒95%销量,到2024年占比不足3%。市场推广费80%投向嘉士伯、乐堡等外资品牌,本土品牌被刻意边缘化。有经销商透露:"销售山城啤酒的店铺会被警告,很多终端被迫二选一。"
面对质疑,嘉士伯先是玩弄数据游戏,声称2023年山城销量增长16%,被揭穿后改口称本土品牌占80%市场份额,却始终不敢公布山城啤酒具体数据。这种回避态度,与其在佛山基地宣称"欧洲以外首个研发中心"的豪言形成鲜明反差——重庆至今连科研分支机构都未设立。
高端战略受挫与本土信任危机形成双重打击。2024年财报显示,嘉士伯高档产品收入下降2.97%,毛利率从50.94%跌至48.57%,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更严峻的是,重庆市场正被竞争对手蚕食:
政企关系已现裂痕。今年重庆工业技改项目未将嘉士伯列入重点合作名单,显示出地方政府态度转变。业内人士指出:"当企业把承诺当儿戏,把政策红利当作跳板,市场惩罚只是时间问题。"
在重庆解放碑的啤酒博物馆里,山城啤酒的老广告依然醒目。但货架上越来越难找到这个本土品牌,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外资啤酒。这场持续17年的信任博弈,最终输掉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一个跨国企业最基本的商业信誉。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