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华见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2014年上海复兴公园的钱柜KTV里,刘若英的《后来》在霓虹灯下循环播放,包厢内挤满举着麦克风的年轻人。十年后,这里的霓虹灯早已熄灭,韩寒那条感慨钱柜关门的微博,成为一代人对KTV黄金时代的集体记忆。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4年,全国KTV门店从12万家锐减至不足4万家,钱柜、K歌之王、大歌星等头部品牌相继退出市场。2014-2023年行业总营收缩水62.5%,仅剩150亿元,这个曾占据年轻人夜生活半壁江山的娱乐形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美团2023年娱乐消费报告显示,18-35岁消费者在KTV的占比从2015年的78%骤降至28%。这种断崖式下跌,本质是年轻人娱乐方式的彻底重构。
学者提出的“核心性休闲”理论恰能解释这一现象: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低成本、高便利”的休闲方式。骑行、露营、刷短视频等“轻娱乐”快速崛起,直接挤压了KTV的生存空间。调查显示,年轻人去KTV的频率下降超五成,转而投向更健康、自由的户外活动。
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堪称“致命”。全民K歌、唱吧等APP让唱歌突破时空限制,而传统KTV却深陷版权泥潭。某KTV经营者透露,一首热门歌曲的年度版权费高达数万元,2018年中国音集协要求下架6600余首无版权歌曲,包括《泡沫》《十年》等经典曲目。当年轻人发现手机能随时唱新歌,而KTV歌单还停留在三年前,离场便成必然。
Z世代的社交模式也在改变游戏规则。他们更偏好“线上组队、线下独处”的混合社交,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沉浸式体验成为新宠。传统KTV封闭的包厢、固定的流程,在年轻人眼中已“不够酷”。
周末午后三点的KTV包厢里,60岁的王阿姨正和老姐妹们挑战《青藏高原》的高音,而本该是消费主力的年轻人还在补觉。正如网络调侃的“死气沉沉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老年人”,银发族正成为KTV的新主角。
《2024中国KTV行业白皮书》显示,60岁以上群体消费占比从5%升至35%,人均消费频次是年轻人的1.8倍。这些“银发麦霸”包场办联谊会、组团拍短视频,让冷清的午后场重现热闹。精明的经营者迅速调整策略:北京某KTV推出“30元三小时”老年套餐,配备老花镜、血压仪;上海连锁品牌开设“红歌专场”,吸引退休教师组团消费。对老年人而言,KTV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维系社交关系的重要纽带。
但老年市场的客单价限制明显,白天场人均消费仅10-30元,多数商家仅将其视为“填补空窗期”的手段。面对国内市场的持续萎缩,头部品牌开始出海,甚至反攻KTV发源地日本。
日本KTV市场与中国截然不同:线上经济未挤压线下空间,店铺少有空置,饭馆常排长队。老品牌持续开新店,新品牌不断入局,有的能在几十米内运营多家门店。日本居住空间局促,抑郁症和自杀率长期偏高,KTV成为释放压力的理想场所。头部品牌“招财猫”通过深耕农村市场培养消费习惯,等初高中学生长大后到东京、大阪工作,品牌也随之布局大城市。2025年其门店达687家,较去年增加15家。
2025年6月,中国品牌星聚会在东京涩谷开出首家门店,正式“踢馆”日本市场。这一逆势举动背后有精密的商业计算:2023年日本卡拉OK市场规模达4430亿日元(约合214亿元人民币),超过中国同期规模。星聚会避开本土品牌40-60间包厢的大店模式,主打15间包厢的精品店,客单价提高30%,并设计生日聚会、商务团建、嗨唱蹦迪三大场景,推出1980日元的生日套餐,在包厢增设白板方便商务会议。这种“中国特色”的场景创新让日本消费者眼前一亮,开业两个月日本客户占比从37%提升至44%。星聚会创始人翁培民透露,计划3年内海外门店突破300家,除日本外已在马来西亚、印尼布局。
仅靠老年市场和海外扩张难以根本解决国内低迷问题。如今存活下来的KTV,正在通过技术赋能和场景创新寻找新出路。走进魅KTV的包厢,你会看到荒诞又有趣的画面:张悬《张三的歌》MV里巨石强森化身超人,蔡依林《我知道你很难过》中汪星人全副武装准备狙击,王菲《红豆》里买不起装备的狗狗用奶奶的布巾兜头继续“战斗”。这些抽象画面的背后,是KTV运营商为节省MV版权费的无奈之举——购买音乐版权后,为省下MV费用不得不借助AI生成内容。
在闭店潮推动下,许多企业转向轻量化运营:开放加盟模式、缩小单店规模。魅KTV通过“轻资产加盟+数字化管理”模式,将单店投资回报周期控制在24-30个月,毛利率达50%-60%。其AI生成MV功能虽引发争议,却解决了MV版权和新歌无画面的行业痛点。2025年,魅KTV来自AI的营收预计达4000万元,2026年目标2亿元。此外,该品牌还投入2亿元研发AI修音系统,为留住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
其他品牌则聚焦细分市场:麦颂深耕社区,以“小而美”门店在三四线城市扩张,靠“白天奶茶店+晚上KTV”的复合模式提升坪效;“KTV+自习室”模式38元享8小时安静空间;“KTV+自助火锅”实现边唱边涮的双重快乐;“KTV+健身”让消费者一边唱歌一边减肥。
在行业洗牌中,魅KTV、星聚会、麦颂等品牌不仅活了下来,甚至逆势扩张。它们的共同经验是:放弃“全民娱乐”幻想,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对银发族提供适老化服务和怀旧内容,对年轻人强化科技体验和社交属性,出海则进行本土化改造。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在焕发新生——在代际交替中找到平衡,在技术创新中寻找增量。正如那句歌词:“幻梦都破碎,卡拉永远OK”,只要人们还有歌唱的需求,这个行业就永远有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