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十一假期警惕:‘过节式’作息或增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时间:2025-10-06 09:04:2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

时值十一长假,不少人的饮食与作息都进入了‘过节模式’:长途奔波、走亲访友、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熬夜刷剧或玩游戏成为常态。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不仅打乱了原有的作息节奏,还可能带来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在尽情享受假期美食与娱乐的同时,如何预防和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成为国人假日期间必须面对的重要健康挑战。

心脑血管疾病: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中,冠心病尤为凶险。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00万,且每年以约2.5%的速度增长。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这一趋势预计将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这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心理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冠心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全社会共同重视和管理。’

不健康生活方式:冠心病年轻化的‘元凶’

李建平强调,冠心病年轻化趋势主要源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化。高热量、高脂、高糖的饮食模式,加上运动量的大幅减少、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都是导致冠心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

据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介绍,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模式,加上长期依赖外卖、快餐,导致年轻人血脂异常、肥胖问题增多,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久坐不动、缺乏锻炼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血管弹性下降,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

此外,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增加心脏负担;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失常;吸烟酗酒也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会加重心脏负担。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预防冠心病:从健康生活方式做起

对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养成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李建平建议,年轻人应做到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控心态。‘越早开始健康生活,就等于为自己未来的心血管健康储蓄,收益越大。’

据西安市红会医院介绍,预防冠心病需坚决戒烟并严格控制饮酒量;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同时控制食盐和糖的摄入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保持充足睡眠,建议每晚7-9小时,并尽量让入睡和起床时间规律;减轻精神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可通过运动、音乐、阅读、心理咨询等方式放松心情。

冠心病治疗:药物与手术并重

在治疗手段方面,李建平指出,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基石,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斑块进展、防止血栓形成。所有患者无论是否手术,基本都需要终身服药。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微创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搭桥手术(CABG)两类,具体术式的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等。

‘相对简单病变通常放支架就可以解决,复杂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更适合外科搭桥。’李建平分析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个人意愿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相对于微创介入,外科搭桥创伤相对较大、风险较高,高龄或身体虚弱的患者不太适合。’

降压药不会让血管变薄:应规律服药

针对‘血压药吃多了,会导致血管壁变薄’的说法,李建平强调,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恰恰相反,长期高血压不加控制,才会像‘高压水枪’一样冲击血管壁,导致其损伤、变硬、变脆,进而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降压药是通过减轻血压对血管的冲击来保护血管,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一些降压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RAAS抑制剂已明确被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证据。’李建平表示,‘我们不应排斥和惧怕降压药,应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药物与技术的双重突破

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药物和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李建平介绍,一些新型降脂药物被研发,例如PCSK9抑制剂,其相比于传统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大幅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款PCSK9抑制剂获批上市,并在2018年7月至2025年1月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

在手术技术上,李建平认为,腔内影像和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使得冠心病诊疗真正进入到精准诊疗时代。同时,药物洗脱支架不断迭代,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药物球囊证据也越来越充分,贴合目前‘介入无植入’的先进理念。

‘除PCSK9抑制剂外,近年也有很多降脂新药被研发,不同药物作用不同靶点,精准调控血脂水平。’李建平表示,‘设备技术上,A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AI辅助诊断、风险预测等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便捷、客观的技术支持。腔内影像、功能学评估、药物球囊、生物可吸收支架、RDN等先进的介入器械,都在助力更早、更准、更安全地防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