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实习生日薪4000元”“零基础4个月进大厂”等诱人宣传充斥社交平台时,AI培训俨然成为年轻人眼中的“财富密码”。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场由技术热潮催生的“培训盛宴”,表面是职业跃迁的“捷径”,背后却暗藏“大厂名师”履历造假、“100%包就业”空头承诺、“退费无门”等重重陷阱。
“AI将淘汰100种职业”“零基础1—4个月学完易就业”……在搜索引擎与短视频平台中,AI培训机构的广告精准击中年轻人对职业危机的焦虑。记者以“AI培训”为关键词搜索,达内IT教育等机构的宣传页面赫然在列。其官网宣称“0基础到精通”,但咨询后发现,基础课程需近400课时,总费用超19800元,深入学习则需29000元,远超普通本科四年学费。
另一机构黑马程序员的课程顾问则表示,线下一线城市课程收费23980元,二线城市22980元,线上课程原价21980元,月底优惠后仍需16980元。然而,其86天的课程需覆盖Java核心、AI开发基础、大模型开发进阶等内容,学习强度远超常规。某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大二学生崔婷婷直言:“即便我有专业基础,也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消化海量内容,零基础学员更无从谈起。”
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涉及“AI培训”的企业超21万家,其中成立一年内的超6万家,半年内的达3.7万家。资本借风口涌入教培行业,但部分机构仅通过“计算机技术咨询服务”等宽泛经营范围规避审核,甚至无教育资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机构不得以咨询名义开展教育培训。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多家机构宣称授课老师拥有“大厂经验”,但追问具体证明时,销售人员仅重复“都是在大厂待过”,未提供任何佐证材料,甚至个别机构连老师姓名都未公开。
北京城市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周波指出,AI领域依赖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学科基础,文科生转行需从零学习编程和数学。但部分机构宣称“手把手教学”,速成班课程却侧重工具使用和基础应用,与算法研究、模型开发等核心岗位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当记者质疑学后就业问题时,达内教育销售人员口头承诺“100%推荐工作”,但追问具体措施时,仅表示“有我们托底”。周波指出,AI核心岗位要求扎实理论基础和项目经验,速成班难以提供。此外,许多机构课程数年未更新,项目经验同质化严重,缺乏大型复杂项目历练,毕业生技术深度和广度不足。
网友橙子在报名某机构20990元课程后后悔不已:“上的全是网课,内容网上都能找到。”关于退费政策,达内教育表示进班7天内可全额退款,超过7天按学习进度扣款并收取10%违约金。但律师杨帅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额外收取违约金可能不合法。黑马程序员则规定,签订协议后7天内不通过考试可退费,但需扣除130%的课时费,该条款因加重消费者责任而备受争议。
在社交平台上,大量用户吐槽“被AI培训坑惨”。黑猫投诉平台中,涉及“AI培训”的投诉超1200条,原因包括退费难、课程设置与宣传不符等。记者致电达内教育和黑马程序员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杨帅律师指出,根据《广告法》,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就业作出保证性承诺。若机构无法提供“包就业”书面证据,已构成虚假宣传,学员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费。他提醒,学员应保留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证据,通过12315平台或诉讼维权。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也提醒消费者,购买AI培训课程时切勿轻信“学员高收益案例”,仔细阅读促销活动规则,避免踏入消费陷阱。消费过程中注意保存微信群聊天记录、交易凭证等信息,一旦权益受损,凭借有效证据维护合法权益。
北京商报沸点调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