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2025年十一档票房同比下滑2.78亿,主旋律题材如何破局?

时间:2025-10-09 10:24:23 来源:斑马消费 作者: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陈碧婷

2025年的十一档电影市场,用“凉意袭人”形容毫不为过。这个长达8天的黄金档期,最终仅斩获18.27亿元票房,较去年7天假期的21.05亿元减少2.78亿元,甚至直接回落至2015年同期的票房水平。爆款缺失、黑马未现,供给端疲软成为票房失利的核心原因,但主旋律题材的长期价值仍值得关注。



票价降、观众走:观影热情持续降温

今年暑期档以119亿元票房实现“稳中有升”,叠加十一档多部“大片”定档,市场曾对这一传统档期抱有期待。然而,截至10月8日20:00,十一档总票房定格在18.27亿元,同比下降13.2%,观影人次从去年的0.52亿降至0.50亿,减少223万。

为吸引观众,今年十一档平均票价降至36.6元,较去年下降3.7元,但低价策略未能挽回颓势。核心问题在于供给端“无爆款带动,腰部影片乏力”:作为《志愿军》系列收官之作的《志愿军:浴血和平》,档期票房仅4.5亿元,较前作近乎腰斩;大IP续作《刺杀小说家2》票房不足3亿元,远低于前作10亿元成绩。更值得关注的是,档期票房亚军竟是上映20多天的《731》,其在十一档内仍收获3.4亿元,凸显新片竞争力不足。

不过,市场并非完全缺乏亮点。豆瓣7.5分的《震耳欲聋》、7.4分的《毕正明的证明》、7.2分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均收获较高口碑,但仅《震耳欲聋》斩获1.74亿元档期票房,其余两部票房不足1亿元,口碑未能转化为票房动能。

谁吃饱、谁跌倒?影企盈利困局凸显

作为第四大传统档期,十一档对影视公司业绩至关重要。今年,多家影企陷入盈利困境:

  • 中国电影(600977.SH):参与出品《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等多部影片,但主控片《志愿军:浴血和平》预测总票房6.02亿元,片方分账约2.2亿元,预计难以盈利。不过,得益于暑期档《南京照相馆》的收益,公司通过前期项目对冲了部分风险。
  • 博纳影业(001330.SZ):受《蛟龙行动》票房不及预期影响,2025年上半年已亏损10.56亿元;十一档仅参投《志愿军:浴血和平》,短期内难以摆脱亏损。
  • 华策影视与猫眼:作为《刺杀小说家2》主控方,影片预测总票房4.13亿元,若投资成本达3亿元,亏损不可避免。
  • 联瑞影业:主控的《震耳欲聋》预测总票房达2.27亿元,凭借“小成本投入+现实题材”策略有望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IP、名导项目通过溢价方式提前转移风险,进一步压缩了后续参与方的收益空间。

市场不容“偷懒式创作”:主旋律需回归内容本质

当主旋律作品吸引力减弱,市场不禁追问:主旋律与十一档是否还天然适配?答案清晰——题材红利从未消退,但“偷懒式创作”的时代已落幕。

回顾十一档历史,早期《夏洛特烦恼》等轻松喜剧是“票房宠儿”;2016年《湄公河行动》引爆市场后,主旋律成为档期常客。然而,随着同类作品扎堆涌现,套路化创作逐渐显形:部分作品陷入“宏大叙事堆砌、人物形象扁平”的困境,生硬的情感输出引发观众“致敬疲劳”。《志愿军:浴血和平》的票房失利便是明证,其“标准化角色处理、拼接式故事架构”与当下“内容驱动”的市场规则严重脱节。

近两年,十一档“换打法”趋势明显:2024年仅1部标准主旋律影片,其余均为多元商业类型片;2025年《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等作品进一步丰富题材,弱化单一主旋律依赖。但主旋律仍握有核心竞争力——去年与今年十一档票房冠军均属主旋律,今年《731》更以17.8的场均人次位居第一,证明观众对优质主旋律仍有强烈需求。

优质作品的表现打破了“主旋律式微”的迷思:暑期档《南京照相馆》跳出同质化陷阱,以历史细节的“稀缺性挖掘”打动观众,最终斩获30亿元票房。主旋律在十一档的影响力从未弱化,只是创作者需沉心探索题材内核、打磨作品质感,用“诚意”代“套路”、以“新意”破“同质化”,方能重新激活档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