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周期板块强势回归:化工有色迎来黄金投资机遇

时间:2025-09-16 15:45:13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券商中国


当科技成长风格占据市场焦点时,传统周期板块却在悄然酝酿一场“王者归来”。以有色、化工为代表的周期行业近期走出强势上涨行情,Wind数据显示,自4月低点以来,中证有色金属指数、中证细分化工指数分别反弹57%、32%,北方稀土、盛和资源、金发科技等多只个股股价翻倍。与此同时,资金呈现明显“高切低”特征,大量资金从科创类ETF转向化工、有色类ETF,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市场对周期板块投资逻辑的深刻重构。

资金“高切低”:周期赛道成资金新宠

资金流向是市场预期的直接映射。近三个月,化工类ETF和有色类ETF分别获得192亿元、137亿元的净流入。路博迈资源精选发起式基金经理黄道立指出,市场资金存在从高位板块向低位板块切换的需求,这既符合宏观经济周期运行规律,也是对未来投资机会的前瞻性布局。

从资金维度看,自去年“924”政策转向以来,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快速提升,但政策发力到经济基本面改善需要传导时间,因此资金初期聚焦小盘成长、科技等板块。随着这些板块估值达到高位,资金自然转向估值洼地。从基本面维度看,国内上半年出口超预期,中游制造业景气回升,全球制造业PMI震荡上行,若9月美联储如期降息,全球制造业周期有望共振,上游周期性板块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融通产业趋势精选基金经理李文海从供需角度分析,传统周期行业上一轮资本开支高峰期已过,过去两年不景气的价格导致部分行业供给侧市场化出清,叠加政策反内卷,行业自律增强,国内经济触底反弹,基本面开始反转。此外,传统周期行业股价普遍偏低,长线资金布局性价比高。

具体到有色金属细分板块,信达澳亚基金经理张明烨认为,贵金属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态度转向温和,7月非农数据走弱带动金价上行,且全球央行持续购金、美元信用弱化逻辑未变;工业金属方面,铜矿供需紧平衡,铝产能增量有限;小金属方面,钴受刚果金出口限制政策影响供给偏紧,稀土因国内监管升级及海外补库需求导致供需紧平衡格局加剧。这些品种价格维持高位或具备上行预期,吸引资金布局。

逻辑深化:反内卷成行情新变量

如果说资金面的“高切低”与基本面的景气拐点是点燃行情的技术性因素,那么自上而下的反内卷政策,则为有色化工行情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万家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叶勇认为,反内卷在房地产价格探底、商品价格下行、宏观周期筑底的背景下意义重大。

一方面,反内卷将提升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推升内需。原材料、设备、劳动、金融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过去显著跑输房地产,存在价格修复空间。另一方面,反内卷可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利润率和ROE,提振消费和企业再投资,推动通胀和企业盈利回升,形成良性循环。

叶勇预计,2025年四季度PPI将出现显著拐点,资产价格回升意味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市场风格将全面看好顺周期板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持平,这让人联想到2015年供给侧改革。但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此轮反内卷在时代背景、政策内涵与长远影响上均与上一轮有本质区别。

李文海对比指出,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侧重淘汰落后产能,手段偏向强制性;本轮反内卷涉及面更广,政策强调行业标准引领和行业自律,更注重市场化与公平性,对价格影响更温和但效果更长效持久。黄道立强调,当前背景与2015年差异较大,本轮需解决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迭代、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等新型问题,优化经济增长结构,维护产业良性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具体到行业影响,叶勇分析,有色上游矿业盈利较好,反内卷需求不强,但铜冶炼领域产能过剩将是重点;化工行业受影响更直接深远,随着资本开支高峰期过去,反内卷环境下落后产能将持续淘汰,部分行业新增产能或被叫停,重化工行业将进入产能去化阶段,产能价值有望重估。

价值重估:第二曲线机遇凸显

如果说反内卷从供给侧重塑行业生态,那么以AI、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则正从需求侧为传统周期行业注入新动能。张明烨指出,AI给化工、有色行业带来大量新需求,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建设对铜需求旺盛,AI推动的电力基础设施升级也支撑了铜需求。此外,AI相关技术有望带动液冷上游氟化液与PCB相关树脂需求提升。

李文海认为,新能源需求已在多个周期行业占据重要份额,如磷、电解铝、铜等传统周期行业,新能源需求占比达20%甚至更高。虽然固态电池、AI目前占比不高,但以这些行业的增速和应用前景,新需求有望重现当年新能源的需求爆发,成为传统周期行业的主要增长极。

叶勇以铜为例,指出新能源与AI已成为铜需求端最大的“边际变量”,这部分新兴需求已占据全球铜总需求的20%以上,并且仍在高速增长。除了铜之外,稀土、钨、锡、锑等一系列小金属,也因其在新兴科技产业中的关键作用而受益,需求推升价格上行,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机遇。

黄道立用“科技创新,材料先行”概括上游资源品与下游产业趋势的关系。他以铜、铝为例,十五年前,房地产和基建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动能,在铜、铝的需求结构中占比分别超过三成和五成。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新能源产业崛起,地产基建需求占比大幅下降,新能源产业在铜需求中的占比已超15%,在铝需求中的占比已超20%。

展望未来,黄道立认为,AI的影响将不止于创造需求。“AI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材料学科的‘智能引擎’。”他畅想道,“通过算力赋能,重构材料研发的范式,提升未来材料研发效率和创新边界。”这意味着,AI不仅在当下为传统材料找到了新出路,更可能在未来催生出全新的材料体系,从而开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责编:王璐璐
上版:刘珺宇
校对:高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